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今天的《走过三十年》讲一讲中国青岛的海尔集团。从一个24年前集体所有制的工厂发展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一,海尔的成长展示出三十年来中国民族企业改革、创新、走向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一家大商场,顾客排起长龙。这是1999年夏天,中国的知名品牌海尔推出了新一代冰箱,消费者蜂拥而至。冰箱,是海尔的当家小生,但海尔声名大振,却是因为砸冰箱。
砸冰箱是1985年的事。今天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1984年底调入海尔电冰箱总厂,这一年,147万元的亏损和53份职工请调报告连着吓走了三任厂长,张瑞敏硬着头皮接手,跟农村的生产队借了几万块钱给大家发了工资,继续生产。那个年代,冰箱是紧俏商品,质量有问题都能卖出去。听说库存的400多台冰箱中,76台有缺陷,张瑞敏决定,砸掉它们!当时,一台冰箱卖8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所有收入。好多人说,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张瑞敏没有同意。
那些年,中国流行一句话:“用户就是上帝”,张瑞敏告诉员工的却是:“用户就是衣食父母。”在这份理念的支持下,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金奖。
张瑞敏的部下侯新来从事产品出口十年了,一直让他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海尔在三个月内为尼日利亚的消费者专门研制了特殊的冰柜。
从单纯的制造产品转向体贴的“为人服务”,海尔为中国制造赢得了美誉。1997年2月,世界最大的家电博览会在德国科隆举行,海尔占了中国展位的一半。更加轰动的是,张瑞敏在会上向12个国家的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专营证书。如今,海尔产品已经全线进入美、德、日、法、澳等发达国家。2007年海尔的全球营业额达到了1180亿元。
权威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四。张瑞敏本人也被授予各式各样的头衔:比如2005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张瑞敏荣居第26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2001年4月5号,美国南卡州坎姆顿市无偿将海尔工业园附近的协作大道命名为海尔路,以此来感谢中国的海尔集团给当地政府增加了税收,提供了近200个就业机会。2006年,海尔与巴基斯坦鲁巴集团共同建立了经济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境外经济合作区。当年的11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拉合尔出席了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揭牌仪式。张瑞敏说,回首这一切,海尔的成功在于跟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下一个目标,就是跻身世界500强。
海尔、宝钢、北大方正等6家企业,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的重点扶持,每年,政府向他们每家企业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争取使它们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
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动机。中国企业通过在东道国的并购或投资建厂,逐步建立起由中国企业掌握的国际销售渠道。例如,联想集团通过并购IBM的PC部门,获得了在北美地区的销售渠道。而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2005年,有16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中海油、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万向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形成了国际品牌,成为成长中的跨国公司。
责编:刘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