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前 卫)《庄子?天运》记载了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名曰“东施效颦”。东施之所以刻意效仿西施难言为美,问题不在于西施不美不娇,也不在于东施爱美之心有什么过错,而在于东施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自然事与愿违。
最近,从管理层到坊间茶肆,也有不少声音质疑足球的职业化、市场化道路,认为中国足球要发展,还得回归到举国体制的优势上来。
作为口口声声要“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的中国足球,不妨睁大眼睛看看世界。不仅是欧美足球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的亚洲近邻日韩等国,足球走职业化、市场化道路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某种意义上来说,足球之所以在今天拥有其他运动项目难以媲美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职业化、市场化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为什么中国足球走职业化、市场化道路,反而怪事迭出,问题成群?这不是职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出了问题,而是中国足球本身把经念歪了,把路走偏了。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以改革为主题,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此后到1994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开始了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职业足球市场一度风靡全国,给球迷留下无尽的甜蜜回忆。
至于后来每况愈下,问题百出,并非职业化、市场化的过错,而是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根治。譬如黑哨、假球、赌球乃至球员嫖娼、吸毒等问题一度猖獗,如果当时把这些问题予以彻底解决,中国足球或许在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换句话讲,联赛是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基础工程,联赛真搞好了,国家队的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所谓的“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或许不再是一句空话。
可惜的是,在当年国家队侥幸进入世界杯等泡沫繁荣的冲击下,一些本质问题的处理上,或大事化小,或不了了之,随后又试图用中超替换甲A掩盖问题,让新瓶装旧酒。其结果众所周知,中超更是颓败不堪,惨不忍睹。
中国足球愿意借鉴和学习国外市场化、职业化的经验难能可贵。但中国足球有不同的国情,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足球市场化的内涵是足球资源的配置、足球要素的竞争、足球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出了问题首先要针对自身国情的不同和问题实质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偏偏中国足球出的问题源于自身特有的某些弊端,却归咎于市场化、职业化,甚至开倒车,走老路,如此想为,中国足球可以休矣!
西施天生丽质,东施差强人意,但东西施爱美之心并无不同。东施爱美,以西施为标杆为榜样并无不妥。问题在于西施心口疼,东施可能头疼、屁股疼,结果西施捂住了心口,东施你却犯浑,也非得捂住心口为美,对脑袋和屁股上出的毛病不闻不问,非但不美,简直蠢不可教,不被人耻笑岂不怪哉?(完)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