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医改意见发布,记者第一时间找到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负责人、《医疗改革绿皮书》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乐勋做了解读。他表示,新医改意见还只是个框架性文件,深化医改将是个渐进过程,需要较长的一个时期实现医改目标。
医改需要慢慢协调
记者:您看到文件后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不是觉得现存的一些医疗卫生问题马上可以得到解决了?
杜乐勋:这个文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医改思路一致,依旧是把四个方案分开,包括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及定价机制。
第二个感觉是,深化医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改方案不是个一蹴而就的方案,需要慢慢来协调进行,需要较长的一个时期,才能达到方案制定的目标,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方案的具体操作者,包括媒体,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医改需要配套改革
记者:我们知道,医改因为涉及内容驳杂,一些问题数年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个新医改意见对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杜乐勋:这个文件中提到的内容,有些是触动体制机制的根本问题,比如医院改革中的管办分离,建立医院法人机制。虽然这些方针早就提出来了,但事实上没有任何推动,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改革不只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需要其他的改革配合,例如财政体制改革来配套完成,有的甚至触及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目前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些内容也要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来。
其次,方案在具体阐述了四大框架的操作细节后,提出五方面当前要重点推进的工作,这五点可以被当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五方面的工作,并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措施,而是这些问题在方案公布前,各地进行的试点已经比较多,经验比较丰富,是比较易于解决的问题。把这些工作确定为整个医改的先期任务,有助于整个方案的推进。
再次,从目前的方案所用词汇来看,一些词汇的含义模糊不准确,在框架设计上,例如药品定价机制和药品购销体制事实上应该是药品体制中的内容,而由于目前这两个内容由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管理,因而分开单列,可以在框架上再考虑。
意见框架性说法较多
记者:您觉得这个文件可操作性强不强?有没有仍然需要补充的东西?
杜乐勋:从整体上看,这个文件强调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用大篇幅讲了投入的问题,增加政府投入,这是解决公益性的根本问题。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比,文件里的意见方案是一个政府财政投入会增加较多的方案。
从操作性上看,目前这个意见方案的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还是框架性的说法较多。如果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的应该是大医院改革。事实上,医院法人制,就是院长不能再由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局来任命,而是要由出资人机构来任命。这个出资人的组成要包括利益相关成员,甚至社区居民,目前美国和西欧的大医院都实行的是这种体制,也是我们这次医改的一个方向,但在现实实施中,会因为触动各方利益而阻力较大,需要改革实施者花大力气来推动。(记者 刘薇)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