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8日电(记者郭嘉轩)短短3个月,武汉市西北湖的水体质量,就从“劣五类”提高到四类。一种“微生物修复水体污染”新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武汉市水务局介绍,该水体修复技术由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在实施科技部“863水专项”――“修复桂林桃花江”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了解,“微生物修复水体污染”技术是从投放最基础的微生物开始,逐渐重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湖体自净能力,让水体实现自然变清。运用该技术的前提,是湖泊必须实现完全截污,并且水体面积不宜太大。菌剂投放周期一般为三个月。第一个月投放水质改善菌剂,后两个月根据不同水质检测数据和不同的温度变化,同时投放水质改善剂和底泥改善剂。待水体恢复后,则试放一些水草和鱼类,加快水体修复速度。
2008年5月,武汉市首先尝试在西北湖内,投入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百安生物科技公司共同培育的一系列菌种。仅仅3个月后,该湖水体质量就由劣五类变为四类水。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以及水务环保部门的专家,在对该项目考察后认为,这种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见效快,效果保持时间长,总体水平在国内领先,尤其适合治理城市湖泊、景观水等封闭水体。
目前,武汉市内已在襄河、机器凼子、菱角湖、西湖、北湖、莲花湖、紫阳湖、内沙湖、四美塘等9个城中湖中,投放了治污微生物。
责编:李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