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用权
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既要构筑党内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制度体系,又要构筑国家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制度体系;既要保持制度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就是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此,一方面要从实体上对权力作适当分解,使各种权力配置科学,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要从程序上设计和构建权力的运行,使各项权力之间以及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之间,既环环相扣又相互制约。
加强制度建设,要注意增强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要根据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查找已有制度中的缺陷和漏洞,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住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工作。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扩大民主范围和渠道,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实绩分析、任前公示工作,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制约监督机制。
二是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审批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关键环节,完善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受理、审评、审批的“三分离”制度,实行审评主评集体负责制,审评人员公示制和审评审批责任追究制,做到制度完善、程序严密、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对资金运行过程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行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取消“小金库”,严禁设立账外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等等。
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集体领导是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的重要制度设计,必须完善和强化。当前,普遍存在着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乏力的情况。改变这种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集体领导制度,由领导集体决定重大问题和重要人事任免。同时,要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每一位领导者的个人责任,严格责任追究。领导班子集体要对领导工作负总责,其中主要领导人即“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领导成员根据分工对所分管的工作负具体责任。对领导集体作出的决策要按规定记录在案,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批准的重要事项应备存字据,以便追究责任时有据可查。
二、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用权
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举措。要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不断总结政务公开经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使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效进行。
一要明确政务公开的原则和目的。要依法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事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步骤,应抓紧做好实施工作,扎实推进民主用权。
二要规范公开内容。要把规范各类权力运行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干部人事、工资分配、预算决算、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工作。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动态地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实行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相结合的制度。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公交等公共事业部门也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三要丰富公开形式。要因时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进行政务公开。如会议传达、文件通报、热线电话、公告公示、网络发布、电子屏显示、触摸屏查询等,都可以成为公开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方便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监督行政行为。
四要科学设计政务公开程序。政务公开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做到有公开、有反馈、有办理、有检查,保证政务公开收到应有的实效。
三、整合监督力量,强化有限用权
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的要求,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强化有限用权,防止权力腐败。
党委统一领导。党委要高度重视,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党政齐抓共管,纪委要积极协助党委,周密部署,组织力量,形成各监督部门、监督力量的联合。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明确各监督部门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工作格局。要广泛动员群众,形成监督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局面。
突出监督重点。抓好监督工作,既要注重监督工作的方方面面,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监督工作的重点问题,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监督对象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内容重点是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定和执行情况,等等。
丰富监督形式。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委会内部监督、民主生活会监督、上级和下级相互监督等监督形式。充分运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回复函询、干部交流、离任审计等形式加强监督。发挥巡视工作的独特作用,使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为难、群众监督困难的人和事,能够得到有力监督,切实解决监督不全面、不到位问题,特别是解决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发挥电子网络监控体系作用。运用网络公示重要事项,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对重要干部的任用,进行网络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运用网络监控行政审批,将每一件行政许可事项的内容、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等规范性信息“照单录入”,将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出证的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在案,以作为行政审批工作考核与处罚的依据。运用网络推行网上采购,将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采购范围、组织机构、实施程序、资金拨付、监督管理等在网上公开,实现公平交易,降低行政成本。运用网络完善社会管理,构建便捷、有序的信访、投诉和举报渠道,方便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作者林文肯:中央纪委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责编: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