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四川震区官场"震"动 任免逻辑及评价标准引关注

 

CCTV.com  2008年06月26日 09:2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川地震灾区大规模“火线”任免干部,任免逻辑及对干部的评价标准引人注目

  本刊记者/蔡如鹏(发自四川北川、都江堰)

  一大早,王理效就从绵阳市区赶回擂鼓镇。作为县委组织部部长,选派干部、确保全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是他当前的头等大事。

  这是6月11日,四川省北川县提拔干部任前公示的最后一天。

  在北川县擂鼓镇,县委组织部临时办公帐篷外,张贴着此次提拔干部的名单和职务,不少人驻足观看。

  在这份名单中,拟提拔正科级干部24人,副科级干部54人。其中,不少人破格提拔。“这78人,经过我们了解,都是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王理效说:“提拔他们,主要是填补灾害中遇难领导干部空缺的职位。”

  提拔什么样的干部?

  但提拔过程并不顺利。

  刚走进帐篷,一位副部长就向王理效汇报,有人反映拟提拔为漩坪乡乡长的贾娅,在抗震救灾中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不应提拔。

  贾娅是北川县漩坪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据该乡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反映,地震发生后,贾娅不顾全乡近万受灾群众,多次试图离开漩坪乡。

  听完汇报,王理效当即让工作人员去进一步核实情况,“一定要调查清楚,多问一些人,要快。”

  按计划,县常委会当晚要讨论这份名单。北川许多地方缺干部,都在“等米下锅”。

  这次地震中,四川省阿坝、绵阳、德阳等重灾区的干部伤亡惨重,以至于很多县级部门的运转陷入停顿。

  在北川县,每5名干部中就有1人死亡或失踪。据统计,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的1932名干部,死亡或失踪的有436人。其中,县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80人(县级部门75人,乡镇5人)。

  “地震后,我们县乡村三级领导班子,一共空缺干部近120人。”王理效说:“县级干部主要靠省上下派,科级干部除了市里选调外,很大一部分,需要就地提拔。”

  据了解,北川县这次拟提拔的78名科级干部,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具备提拔条件的副科级干部,被提拔为正科级。这些人,大多已在现任职位上工作多年,业务能力强,并且地震后能够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

  比如,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潘向东,此次被提拔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第二类是虽不具备提拔条件,但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副科级干部,破格提拔为正科级。他们多是一些年轻干部。

  比如27岁的共青团县委副书记马晓燕,被破格提拔为团县委书记。

  最后一类,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这类人数最多,有54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被提拔为县文教体局副局长。地震发生后,刘亚春组织党员和教职工从废墟中成功救出200多名学生。

  短期内,如此大规模提拔干部,这在北川史无前例。“这是在非常时期,北川采取的非常之举。”王理效说。

  事实上,在其他重灾区,也不乏“火线”提拔干部的例子。

  提拔的标准是什么?

  这次地震灾区大规模提拔干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成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王理效说:“在提拔过程中,我们主要问3个问题:地震发生后你做了什么?效果怎么样?老百姓评价如何?”

  为此,北川县委组织部还草拟了一份文件,要求全县每一位干部撰写“抗震救灾纪实”,详细汇报地震后24小时自己的情况,包括所处的位置、承担的工作,以此作为今后任免干部的依据。

  北川县委组织部的这一做法,事后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

  5月13日、20日,中组部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考验考察干部,对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使用。把领导干部在这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表现,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北川考察时也指出,要在抗震救灾中考验考察干部,加强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领导力量,补充配强灾区党政领导班子。

  在四川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周国庆看来,这次提拔与以往的不同,就在于调整、简化了程序。

  “党选拔干部,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周国庆说,“‘德’就是指要能为人民服务,不同时期,对‘才’则有不同的要求。在革命时期,要能领导武装斗争;在经济建设时期,要能带领百姓致富。同样,在抗震救灾时期,要能主动地抢救、安置群众。”

  为了保证工作不断、力量不减,很多干部的提拔从组织考察、群众公示到最后任命,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处理干部是否不尽人情?

  与被提拔的干部相反,在此次灾难中,也有一批干部受到处理,成为灾区官场“震”动的另一面。

  6月7日,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通报说,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共查处41名党员干部,其中包括8名处级干部。

  这些干部有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受到组织处理,还有的被依法刑拘。但他们受到查处的原因都只有一个:在抗震救灾期间存在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行为。

  最早对干部进行处理,并且处理力度最大的是都江堰市。

  地震发生后仅5天,都江堰就处理了4名干部。相关材料称,市民政局副局长肖蓉,在灾情统计工作中,不认真工作,导致统计错误,被免职;市档案局正局级调研员李蜀,在地震发生后一直未到单位报到,被免职;蒲江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刘定双,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不履行职责,仍经营自己的副食店,被免职;柳街镇社区党小组长高文学,高价销售汽油,牟取利润,被开除党籍。

  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洲告诉记者,截至6月12日,该市已处理了10名党员干部。其中,免职5人,撤职两人,停职1人,解除合同1人,开除党籍1人。

  杨洲说,这些干部的处理程序与以往相比,并没有简化,均符合正常的任免程序。党内职务,由各级党委研究决定后,组织部门下文任免;行政职务,由党委研究提名后,政府行文任免。

  但也有人质疑,有一些干部是为了寻找、安置受灾的家人耽误了工作,对他们进行处理是否不尽人情?

  记者6月14日找到李蜀时,她正在市档案局工作。免职对从事了32年档案工作的她来说,“伤害太大了,觉得非常委屈”。

  都江堰市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特大灾难面前,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觉悟,但问题是李蜀不肯回到工作岗位,“丧失了公务人员的道德水准”。

  李蜀告诉记者,地震后,因为担心年迈的父母,5月14日晚赶往离都江堰市100多公里的蒲江县。15日下午,接到单位上班的通知后,局里一位副局长同意她“把父母安顿好以后,尽快赶回来”。但她说没想到的是,5月17日晚赶回都江堰时,自己“已被(市纪委检查组)抓了典型”。

  同样是因为担心亲人而面临处理的贾娅就要幸运得多。

  6月11日晚,在北川县常委会上,县领导考虑到她多次急于返回北川县城,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女儿(事后证实贾娅的女儿已经遇难),“出于情理”,没有对她进行处理,但也不予提拔,平调到另一个乡工作。 ★

责编:荀志国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