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守护村庄 让男人远离毒品”??中缅边界“女子戒毒护村队”纪事
新华网昆明6月25日电(刘娟、杨玺)在中缅边境一个仅有130多人的景颇族村寨中,曾经仅有60多个男人的村子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寥寥20多人,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毒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普通的女子开始构筑禁毒防火墙,用坚强的行动守护着自己的村庄,让自己的男人远离了毒品。
要救别人首先从救自家人开始
卡南村是中缅边境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勐卯镇的一个景颇村寨,多年来,村里40来户人家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上个世纪90年代,村子里出现了吸毒人员后,毒品迅速在村中泛滥,村里64名男性中曾一度22人染上毒瘾,且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占男性人口的34.3%,昔日安宁祥和的小村庄被毒品搞得鸡犬不宁,屋破雨漏,田园荒废,杂草丛生,村中勤劳善良的女人常常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2002年初,卡南村村民排南相在姐勒边防派出所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由八名妇女组成的“女子戒毒护村队”,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语言通的优势,带领护村队员对全村吸毒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对涉毒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知,带头戒毒。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救自己家人,几年前,我老公死后,两个儿子慢慢染上毒瘾,日子过得很难,先想着救自家的人,后来才慢慢觉着要帮更多的人,只有全村吸毒的人都戒了毒,整个村子才会像以前那样。”女子护村队队长排南相说,从2002年以来,她们坚持以维持村寨治安秩序为中心,经常性地开展护村巡逻工作。
戒毒护村队成立后,八位姐妹既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务,又要在村子里巡逻,防止有人来村子里贩卖毒品,还要经常找吸毒人员谈心,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戒断毒瘾,重新做人。这些年,八位队员着实吃了不少苦。“累是累,不过,看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戒断毒瘾的人越来越多,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排南相说。
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侦查员和通信兵
为便于开展工作,姐勒边防派出所为护村队员修建“卡南村民之家”,制定《女子护村队职责》《女子护村队工作制度》《女子护村队管理规定》等,为她们配置了治安袖标、手电筒等基本工具。开办“法制夜校”,每周集中对她们开展一次培训,教她们如何辨别毒品和识别吸毒人员,并传授她们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队员预防、发现、控制吸贩毒人员的能力。
通过定期培训,她们成了边防官兵打击违法犯罪的前哨侦查员和通信兵。去年5月的一天,女子护村队像往常一样在村寨里进行巡逻,当她们来到村子边的树林时,树林里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引起她们注意,排南相和姐妹悄悄靠了过去,隔着林子,她们影影绰绰地看见注射针管,凭经验,她们立刻判断出这是一群吸毒人员。
经商量,护村队员杨翠英立刻去派出所报案,排南相和其他队员则隐蔽在附近,密切监视这群吸毒分子的动向。不到5分钟,边防官兵迅速赶到,3名从外地流窜过来的吸毒者被当场抓获,还查获1.2克海洛因和针管、锡箔等吸毒用具。
“现在能放心地养鸡养猪了,出门回来,东西还是在的。”卡南村女子护村队员杨翠英感慨地说。自从女子护村队与边防派出所建立了警民联动机制,村子里面偷鸡摸狗的现象就开始逐渐减少。
特殊“劝戒法”让村里没有新增吸毒人员
“我是1963年就吸卡苦(毒品)了,后又吸四号(海洛因),常常犯病,直到女子护村队和派出所官兵多次苦口婆心劝说,2003年我才下决心戒掉毒瘾的,去年,我儿子也不吸了,安心种庄稼,今年还娶了媳妇,日子还过得不错哩。”卡南村民小组一位72岁、名叫排山的老人说。
经过多年实践,护村队逐步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劝戒法”,即对吸毒人员实行由派出所、村委会、家庭、群防组织“四位一体”的“四采用、四做到”的帮教法。对无业和涉毒不深的对象,采用“超前式”的帮教,做到“警示后人”;对思想波动较大、涉毒较深的对象,采取“动态式”帮教,做到“以法服人”;对心理上未摆脱毒瘾、意志不坚定的对象,采取“跟踪式”帮教,做到“以理服人”;对正在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人员,采用“感化式”帮教,做到“以情感人”,使他们坚定戒毒信心,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5年以来,通过排南相和她的姐妹共同努力,卡南村无一新增吸毒人员,村子里的人均收入也从4年前的3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元。近日,瑞丽市政府在卡南村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现场会,卡南村成了边境线上新农村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借鉴护村队做法,各级妇联相继在毒品、艾滋病问题突出的社区成立的“妇女禁毒协会”“母亲劝戒队”“妇女攻心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已达3800多个。
责编:张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