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灾难中又见白衣天使

CCTV.com  2008年05月20日 07:5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

  这些天,整个世界将关切的目光投向四川。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顷刻间带来了撕心裂肺的伤痛。

  “灾区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在!”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起, 79岁高龄的卢世璧院士已是第四次奔赴抗震救灾的医疗前线。从接到解放军总医院通知到出现在南苑机场,身体硬朗的老院士仅用了1个小时。他只身前往,在机场与大家一起吃完盒饭后,即随队伍飞往灾区。“发自废墟的呻吟刺痛着我的神经,作为一名军医,我要当救死扶伤的排头兵!”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视生命高于一切的白发教授,将风险、年龄等羁绊甩在身后。如今,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总医院287人的救援团队中,除了骨科专家卢世璧和肾科专家陈香美两位院士外,还有一个10人专家组,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2岁,平均年龄64岁。

  “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就向当年抗击非典一样赶赴一线!”送走首批医疗队后,北医三院又接到储备50名医务人员赴灾区的任务,300名志愿者写下请战誓言,数小时内捐款8万余元。

  危难之时见精神。每当灾害袭来时,就有白衣天使奋不顾身争赴一线的身影。卫生部的医疗队来了,解放军、武警、公安的医疗队来了,各省自发组织的医疗队来了……目前,已有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紧张工作在灾区周边的医院和临时医疗点。

  “我已经40多个小时没有躺下了,中间做了几个手术,我的同事田耘和曾岩也忙得脚不沾地。听说下午有一次余震,不知是因为工作太专注还是我太迟钝,竟然没有任何感觉……”北京应急医疗队骨科医师王圣林在日记中写道。

  “尽管工作繁忙而辛苦,吃、住、行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忘记疲劳,甚至忘记饥饿,只想为劫后余生的伤员出份力……”北京应急医疗队护士刘天娇记录时下心情。

  “我也很害怕,但我不能走。”当地震来临时,成都军区总医院手术室里,正在给患者做脑部肿瘤摘除手术的屈延主任及其助手们,没有撤离,而是坚持做完手术。“谁不怕死,但如果明知自己跑掉患者就没命时,只能与患者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医务工作者!危急之际,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精湛的医术与死神搏斗赛跑,用“另一只臂膀”托起生命的方舟。他们平实语言的背后,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尽职尽责的操守,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直面生死的勇气,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

  这种精神,我们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时见过,在抗击非典时见过,在九八抗洪时见过。它所激发的大情大义,将使我们的民族愈挫愈勇、战胜灾难。(李晓宏)

责编:樊静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