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设立“禁痰日”能根治随地吐痰?

 

CCTV.com  2008年03月01日 08:32  来源:新华网  

  北京又将增添一个“日”了。据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期,为提倡讲卫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随地吐痰的陋习,北京拟在年内将某日定为“禁痰日”,具体日期及相关内容正在商讨之中。(2月29日《京华时报》)

  “禁痰日”不禁让人联想起“让座日”、“无烟日”、“无车日”……设立“某某日”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不可否认,设定这些“日子”都是从积极的意义出发的。如“禁痰日”,目的是“提倡讲卫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随地吐痰的陋习”;“让座日”是为了“进一步提醒市民主动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意识;设立“无车日”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号召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但凡事就怕过犹不及,“日子”多了,难免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子”疲劳症,有“日”成为“无日”。

  设立“某某日”表明看是公权力积极介入公德、引导公德,其实这是一种懒政的表现。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多方面艰苦细致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够改善公共卫生环境,那么随地吐痰的现象肯定会大为减少;如果加强平时的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那么随地吐痰的现象也会得到有效遏制。随地吐痰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人们的观念没有切实得到转变。

  设立“某某日”,充其量只是为公众打了一针“强心剂”,它最多让公众知道政府部门想要宣扬什么。倘若政府部门不在具体工作方面做出努力,那么就很可能引起公众对“某某日”的反感,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社会公德的建设,文明公民的培养,绝不是设立一个“某某日”就能达到的。对于公权力而言,设立“某某日”体现出的是一种浮躁,一种急功近利。而这对于公民公德的培养,肯定没有什么帮助。

责编:张托雅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