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绿色保险是为了解决污染事件发生之后的补偿问题,那么,如何把污染控制在源头,减少污染企业的存在数量呢?从去年开始实施的绿色信贷政策就是一种办法。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依靠银行信贷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果我们对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予限制,也是控制污染企业的一个有效手段。
绿色信贷是指与绿色经济相关的银行信贷,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将很难得到信贷资金支持。今天,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为兴业银行提供了1亿美元的能效贷款保险和担保支持,用于支持兴业银行新增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个项目就是绿色信贷。
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到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政策发布后,一些省份的金融机构对国家环保总局处罚的企业采取了严格的停贷限贷措施。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供商业银行据此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
“绿色信贷”出台后第一批遭遇信贷限制的是部分被国家环保总局流域限批的环境违规企业。中国银监会 2007年7 月向各商业银行转发了因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不执行“三同时”、超标排污、使用淘汰类生产工艺等环境违法行为被国家环保总局处罚的 38 家违法企业名单和流域限批的地方及相关企业名单,有12家企业在申请贷款方面受到了当地金融机构的限制。有的企业不仅被停止了新的贷款,还被收回先前的贷款。深圳特区进行了对污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约束”,不仅对深圳统信电子有限公司等 5 家环保违法企业停止了 1.377 亿的贷款申请;金融监管机构还对向环保违法企业发放贷款的两家银行进行了处罚。污染企业贷款受到限制的同时,环保项目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2007年,四大银行发放的绿色贷款就有上千亿元。
但是,绿色贷款在执行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企业虽然符合申请绿色信贷的条件,却没有足额的贷款担保或抵押物。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国际金融公司北京代表处高级投资官员 孙小宁:这一类型的贷款风险是比较高的。
兴业银行董事会秘书 唐斌:我们对这一部分企业,也就是节能减排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它的现金流,根据他未来发展的趋势来判断能否贷款,而不是仅仅限于它的抵押物。
显然,对银行来说,这类贷款都是风险很高的信用贷款。对银行不良贷款的严格考核制约了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此外,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由于有利可图,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业,因而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很难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不久前就指出,绿色信贷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责编: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