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升 编者按
自2006年1月首次启动以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学家调研至今已是第五期。在本期中,有来自国内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金融机构等诸多领域的60位经济学家,以及来自全球金融市场的23位基金经理、研究人士等参与调研。
《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学家调研每半年举行一次,本报举办该调研的目的,在于将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最前沿的判断和洞察,集中反馈给读者,为市场提供权威的、连续的、经得起考验的经济形势与市场展望调研报告。
在取消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内因,以及美国消费市场走软等外因的综合影响下,2008年的中国出口增速将出现回落
超七成预期2008年增速仍将超过10%
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实现了11.5%的高速增长,全年预计也将达到这一水平,这将是中国连续第5个年份将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不过已经到来的2008年显然更具有挑战性,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导致的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衰退将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
但是在对60位经济学家的调研中,更多人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其中,有73.4%认为2008年中国GDP增速仍将在10%以上,其中有66.7%认为在10%~11%之间,有6.7%认为将超过11%。另外还有26.6%的经济学家预期GDP增速将滑落到10%以下,其中有23.3%认为在9%~10%之间,3.3%甚至认为将低于9%。
从调查来看,相比于2007年11.5%的增长速度,2008年只有4位经济学家认为会超过11%,这显示出经济学家几乎集体认同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比2007年有所回落。不过累计有73.4%认为经济增速仍将在10%以上,也显示出经济学家仍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八成预期投资增速回落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相比于消费而言,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更为强劲。2007年前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
在调查中,有80%的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将出现回落,另有20%预期投资增速将保持2007年增速水平或实现更快增长。
从具有前瞻指标意义的新开工项目情况来看,2007前11月新开工项目211127个,同比增加2412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3584亿元,同比增长28.0%。这仍然是一个不低的增长速度。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依然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投资增长将依然受到调控。
近九成预期出口将出现回落
2008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将是美国经济可能对中国出口带来的外部冲击。调研中经济学家也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忧虑。
有70%认为2008年中国出口将出现小幅回落,有16.7%认为出口将出现大幅回落,这累计占到了60位调研经济学家的近九成。另外还有13.3%认为出口会延续2007年的高增长水平。
2007年中国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不过从分月数据来看,2007年前8个月出口平均增速达到了28%,而后4个月平均在22%的水平。在取消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内因,以及美国消费市场走软等外因的综合影响下,2008年的中国出口增速似乎将出现近九成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回落。
近几年以来,出口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动力。如果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出口出现16.7%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大幅回落,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八成认为2008年顺差在2000亿美元以上
2007年全年中国录得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这一高水平超出年初时的市场预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录得如此大额的贸易顺差。2006年时这一数字为1774.7亿美元,2005年时则为1020亿美元,2004年当时才有319.8亿美元。
对于2008年的贸易顺差规模,调研中有20%认为将在1000亿~2000亿美元;有43.3%预期将在2000亿~2500亿美元;有36.7%预期将超过2500亿美元。
这是一个不低的调研数据。这意味着有80%的经济学家认为,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还将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
这与近九成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中国出口增速将出现回落并不矛盾。中国贸易的主体是加工贸易,在出口出现回落的同时,加工贸易的进口部分将同时出现回落,而顺差并不会减少太多。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曾在2007将首要工作任务确定为“减顺差”,而日前召开的2008年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则将稳定物价确定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商务部门要保证市场供应,没有再提“减顺差”。
继续高于2000亿美元的顺差将意味着中国央行将继续面临较为严重的外汇占款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压力。
超九成预期2008年CPI将超4%
2007年前11月中国CPI累计增长4.6%,自去年8月份已经连续数月保持在6%以上的高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调研中,有43.3%的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中国CPI将在5%~6%之间,36.7%预期在4%~5%之间。此外,还有11.6%预期将出现超过6%的高位,还有8.4%预期将在3%~4%之间,没有人预期会到3%以下。
这份数据意味着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形势并不乐观。2007年全年CPI增长将在4.5%左右,数据表明,预期2008年仍将超过4%的经济学家比例达到91.6%。
数量型货币政策
较价格型政策更受青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从紧”,“从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在这项多项选择调查中,有88.3%经济学家认为央行将继续采取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形式回笼流动性;有85%预期央行将严格控制银行信贷增长;有61.7%预期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46.7%预期将加快加息步伐。
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经济学家对数量型的流动性调控和信贷调控基本达成共识,而预期采用升值和加息等价格型政策的经济学家比例则明显少于数量型工具。
2007年央行累计发行了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的央行票据,并进行了连续10次的准备金率上调。但数量型调控政策也需要央行付出越来越高昂的利息成本。
继续加息几成共识
在跟进举行的利率问题调查中,我们以每次加息27个点,调查经济学家预期的加息次数。其中有49%预期2008年中国央行将加息3次以及以上,32.7%预期将加息2次,12.7%预期将加息1次。另外还有2位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将不会再次加息,还有1位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中国央行将降息。
参加该题目调研的经济学家有55位,累计预期2008年将再次加息的经济学家占比达到了95%;其中预期加息在2次以及以上的占到了81.7%,预期加息3次以及以上的则占到了接近半数。
在美联储继续降息,乃至继续大幅降息已成市场共识的背景下,调研中95%的经济学家预期央行将继续加息,这显示出经济学家并不认为中美利差是中国利率政策所必须要考虑的准则性因素。
另外,有2位经济学家预期央行不会再加息,有1位经济学家甚至预期央行将降息,这种独特的视角也值得我们留意和关注。
超九成预期准备金率将调至16%及以上
2007年央行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入2008年央行就在1月16日再次上调,使目前的准备金率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5%。
对于2008年的准备金率调整,调研中有11.1%预期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6%,48.2%预期将上调到17%,有22.2%预期将上调到18%,3.7%预期将上调到19%,甚至还有6%预期将上调到20%以及以上。同时也有8.8%预期就在15%位置,央行年内不会在继续调整。
从调研情况来看,预期上调整幅度在16%以及以上的经济学家占到了91.2%,再精确一下,则有32%预期调整将在18%以及以上。
超六成认为准备金率上限在18%及以上
随之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更有意义。银行上存央行的准备金利息收益只有1.89%,虽然高于银行业综合付息成本,但是相比于债券、贷款等普通收益和高收益资产,巨额的准备金交款显然将拉低银行业的综合利润水平。从银行业的角度来讲,准备金率上调总会有一个承受的上限。
调查中,有26%认为准备金上限在20%或以上,有6%认为上限在19%,有32%认为上限在18%,还有12%认为上限在17%,有18%认为上限在16%,有6%认为上限在15%以及以下。
这是一个比较分散的调查数据,累计来看,认为准备金率上限在18%以及以上的经济学家比例达到了64%,这比预期2008年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8%以及以上的32%的经济学家比例高出了一倍。显示出经济学家预期央行2008年的准备金政策依然有相当大的调整空间。
过半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5%~10%
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接近7%,明显超出2006年3.3%的升值幅度,尤其是2007年后两月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态势明显。
对于2008年的人民币汇率形势,有58.9%的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2008年升值幅度将在5%~10%之间,有17.9%预期升值幅度为10%,还有12.5%预期升值幅度将在10%~15%之间,不过没有人预期会超过15%。与此同时,也有10%的经济学家预期升值幅度将低于5%。
从这份调查来看,人民币继续保持较高升值幅度的预期基本成为共识,近六成预期升值幅度在5%~10%之间,还有三成预期升值幅度将超过10%。
央行在去年11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曾阐明了一个逻辑,那就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随后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以人民币升值来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似乎已经成为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重要理由之一。
近四成预期外储增长超4000亿美元
截至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而在2006年这一数字才只是2473亿美元。这是外汇储备高增长的一年,实际上全年外汇储备增长规模可能比4619亿美元这一数字还要庞大。
如果加上中投公司特别国债买走的2000亿美元,那么2007年新增外汇储备规模将达到6619亿美元。而实际上,自2007年8月份开始,央行要求主要商业银行采用外汇的形式交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自8月到12月累计上调整了2.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冻结人民币资金近4000亿元,折算成美元在500亿美元之上,这样算起来2007年外汇储备增长或达到了7000亿美元。
对于2008年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有38.3%的经济学家预期将在3000亿~4000亿美元之间,有25%预期在4000亿~5000亿美元之间,有13.4%预期在5000亿美元之上。还有23.3%预期在2000亿~30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来看,预期将增长4000亿美元之上的经济学家占到了38.4%,预计将在3000亿美元之上的则占到了66.7%。
过半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将突破7000点
2007年的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在10月达到6124高点之后深度回调到4800点以下,全年收盘5261点,上涨96%。
2008年1月18日,上证指数收于5180.51点。对于2008年的中国股市的整体判断,预期将突破6124点创出新高,但预期高点在7000点以下的经济学家有36.4%;预期将突破7000点但高点在8000点以下的经济学家有29.1%;预期将突破8000点但高点在1万点以下的有21.8%;同时,没有经济学家预期中国股市会在2008年突破1万点。
累计来看,预期将突破7000点的经济学家占比达到了52%。
在上涨预期调查的同时我们还以多项选择形式对下跌空间进行了调查。2007年10月开始的调整到了4800点附近,目前已经微升至5100点以上。有34.5%的经济学家认为,2008年中国股市仍然有可能会回调到4000点和4800点之间,甚至有5.5%的经济学家预期,2008年还有可能会跌破4000点,但是没有人认为会跌破3000点。
综合来看,有四成经济学家预期可能会跌破4800点,而3000点则是调研经济学家心中的上证指数大底。
76%预期深圳等城市房价将下跌
“拐点论”虽然没有在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达成共识,但提出“拐点论”显然是近几年中国房市的第一次,也意味着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可能的房价下跌。这已经表现在深圳等地区的房价上。
我们以多项选择形式分别对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预期进行了调研。其中,有39.3%的经济学家预期,包括深圳、北京等在内的所有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将出现下跌;有23.3%则预期所有的一线城市房价仍将出现上涨;有35.7%的经济学家则预期,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将下跌,而北京等一线城市将继续上涨。
相对均匀的数据显示出经济学家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判断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以深圳和北京分别代表两类一线城市,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总可以得出:
对于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预期将上涨的为23.3%,预期将下跌的则达到了76%。
对于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预期将上涨的为59%,预期将下跌的则只有了39.3%。
而对于二线城市,41.1%的经济学家预期二线城市房价将上涨,有16.1%预期二线城市房价将出现下跌。
(CBN经济学家调研小组成员:徐以升、郭茹、张?、林纯洁、王蔚淇、丁瑜)
责编:王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