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360度系列节目《民生调查》。今天我们来关注医疗。在国外,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通常被称作“健康守门人”,卫生部也多次表示,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现在我们还是会经常看到大医院的门诊人满为患,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少有人问津。目前,北京市正在推行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改革,就试图打破这一僵局,我们的调查就从北京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
海运仓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是北京东城区一个普通的卫生服务站。65岁的魏秀芳是一个长期患有静脉炎和高血压的患者,自从去年有了这个卫生医疗服务站,她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记者:有些人担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医生的水平,我不知道您有担心过吗?
魏秀芳:我没担心,我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看不了的病,也是绝对给你想办法,这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让居民感觉好的是,这里像家一样。
海运仓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站长 马佳:畅心斋,这是给我们的全科医生跟咱们的居民提供一个说心里话悄悄话的地方,那么很多病人他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比方说来看高血压的病人,各种原因他可能引起他血压高,仔细一问或许是因为婆婆与儿媳妇吵架了,或者因为心情不舒畅。
居民们说,以前小区也搞过一些医疗服务站,但是感觉它们整天想着挣钱,药价也不比大医院的便宜,而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过去的医疗机构主办方五花八门,就拿东城区来说,有卫生局的、还有教委、企业的,因为都是自负盈亏,所以大多数的卫生医疗服务站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生存问题。
海运仓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站长 马佳:那时候站长第一件事看今天有多少收入,我们自己的奖金、我们的工资、甚至有的站的房租,水电,都要自己从工作中,把这钱先挣回来。那时候的压力会非常非常的大。
而居民的不信任,更让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陷入了另一种尴尬。
社区医生 张立国:说什么都有,最基层的医务人员了,就是说好象不怎么样,跟混饭吃的,都下到基层。
记者 岳群:据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过,一方面是因为市民在就医时还有着较强的“大医院情结”,而更主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它们虽然距离百姓家门口很近,但在心理上却距离老百姓很远。
北京市东城区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它把原来五花八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分别隶属不同的系统中分离出来,统一管理。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经费、人员工资则全部由财政保障。
记者:吃了皇粮之后你感觉你们在开药上各个方面有什么转变?
海运仓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站长 马佳:过去你要开我就给你开,现在就不是这样,你有药就可以不用开。
医生不用过度开药,而药又是由中心直接对药厂招标,然后再统一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老百姓拿到的药就是零差率,这种改变使得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单处方的平均费用降低了49.5%。不仅如此,东城区政府在硬件上也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实现了社区服务站的网络化管理。
北京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主任 张选:我们所有的医生就诊,患者居民的基本情况全部在我们的网络里面。我们把东城区划分了1593个管理网格,也就是一百米乘一百米,所有的各个站,包括各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管理空间,在我们地理化信息里面,只要点到他的名字,或者身份证号就完全可以知道他住在哪个地方。
责编: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