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宣布,将于近期召开降低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听证会,此举意味着多年来导致手机高资费的最后一个"堡垒"――漫游费问题终于正式破题。这次听证会能否成为终结手机资费暴利时代的序幕?
漫游费,从全民支援到利益博弈
漫游费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的最初依据是1994年邮电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
"当时正值中国移动通讯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行业的原始积累亟须全社会的支援,特别是发展滞后、用户稀少、成本偏高的西部地区处于明显劣势。为了维护东西部的平衡发展,对跨地区使用手机收取关税性质的漫游费的做法由此诞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电信行业一次性投入的完成,漫游费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成为运营商丰厚利润的重要来源。当初为保护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而设立的漫游费,已经成为保护东部地区高资费和暴利的"开瓶费"。
目前我国的漫游费收取标准为每分钟0.6-0.8元,众多专家分析指出,其服务过程只是用网络传送几个比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说,如果说十几年前设立漫游费项目,是国家发展电信行业的必要选择,那么现在它不仅被老百姓视为一种强加的负担,而且日益与社会公平背道而驰了。
2005年9月,面对社会日益强烈的质疑,信息产业部出台了漫游费"上限管制"办法,准降不准升,鼓励取消,这意味着运营商拥有了自主降低漫游费的权利。然而此后东部发达地区的漫游费仍旧高位运行,以至于中西部地区的低资费手机卡(走遍全国无漫游)乘势潜入北京、上海等地市场,并在学校、商旅人士中站稳脚跟。
产生于全民支援电信时代的漫游费,已经落入了利益博弈的漩涡之中。
2007年9月,广东移动原总经理李刚在一次演讲中透露,2005年,中国移动年漫游费收入大约为490亿元人民币,而当时其净利润也就535亿元。可见,漫游费已经成为运营商一项举足轻重的收入。
阚凯力说,与当初不同,现在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二大国有企业不仅是公开上市企业,同时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的重任,这些都让漫游费的去留成为一个复杂的多方博弈。
漫游费新政步伐提速
2006年,信息产业部明确表态,针对消费者提出的资费水平高、套餐多、双向收费以及漫游费等几大问题,要逐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资费价格引导到健康轨道。
这一年的5月11日,资费高地北京率先开始破冰之旅,其推出的全球通套餐将资费水平整体下降了20%。此后一年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运营商连续推出多项资费下调行动,随后还推出了本地接听免费的准单向收费服务以及大规模套餐清理活动。
在此起彼伏的降价势头以及双改单热潮中,漫游费始终是运营商回避的话题。这个导致手机高资费的最后一块堡垒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与此同时,主管部门酝酿已久的漫游费新政也开始驶入快车道。
2007年4月底,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评估程序,拟对移动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进行下调。据信息产业部清算司负责人介绍,虽然2005年漫游通话费实行上限管理以后,企业推出了本地、漫游同价的资费套餐,但漫游通话费总体降幅并不明显。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适时调整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
随后在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信息产业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用户意见调查问卷,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为期23天的网络调查,共得到近3万份问卷反馈,其中超过六成的网民认为漫游费应该取消。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量电信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到意见征求和上限调整方案之中。根据记者的采访,业内专家的意见虽然总体都认为漫游费偏高,但也不完全一致。
除了主张立即取消漫游费、实行同网同价之外,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应该先降后改。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漫游费已经成为复杂的手机资费体系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变化太大,不仅会强烈冲击固话运营商,也将导致移动运营商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过度竞争,这不利于电信市场的整体稳定发展。
听证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漫游费下调一事终于从调查研究向实施迈出了重要一步。邱宝昌说,听证会的举行说明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漫游费的不合理问题,这是多年来消费者、律师以及社会组织集体呐喊的结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这离最后的胜利还有距离。
"听证会的内容还有巨大的弹性空间,我们首先要让听证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需要听证的不仅是漫游费的收取水平,还有按分钟收取的模式。如果证明漫游费确实不合理,那么以前多收的钱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都应该充分讨论。"邱宝昌说。
不少专家和消费者表示,举行漫游费的听证会虽然让人振奋,但它的标志意义更大一些,当前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消费者和强势的企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张明指出,消费者反映的电信业不合理收费还有很多。单向收费体现了谁主张谁付费的消费公平,而目前的不少双向收费还在让消费者被迫为大量的骚扰电话付费。移动资费是按分钟计算,不满一分钟的也是按一分钟收费,这也让消费者付出了不少冤枉钱。资费套餐则锁定了运营商的最低利润,还强加了很多消费者不用的项目,而且计算复杂,这些都是消费者不满的焦点。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贾品荣指出,作为公共服务行业,电信行业的价格构成应该充分透明,但中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和机制,没有形成公共决策的监管机制。
邱宝昌说,多年来,手机资费不断下降却不能令消费者满意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成本加上合理利润的价格形成机制。今年8月1日反垄断法将正式实施;从长远看,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形成一种政府支持、消费者参与的监控机制至关重要。(记者张舵)
责编:周忠孝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