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讯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应急管理是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的重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重要本领。
一、应急管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同各种灾害斗争中成长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等古训,给我们以宝贵启示。进入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产业、人口、财富大量向城市集中,风险也向城市集中,突发事件危害、影响显著增大。世界各国都把应急管理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的问题;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并且每年都明确提出了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已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所有的省级政府、97.9%的市级政府、92.8%的县级政府都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所有的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92%的县级政府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所有的省级政府和96%的市级政府、81%的县级政府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森林防火、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通讯、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灾害监测网络、预警系统日趋完善,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受灾群众安置妥善到位,做到了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生病了有医护人员救治。四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完备。我国已相继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60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五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铁路事故救援、矿山救护、核应急、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六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增强。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重点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因灾损坏的民房基本上做到当年重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主要是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重特大事故灾难时有发生,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要求。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