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尽管7天的"公共交通周"和1天的"无车日"也许对于城市交通现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在迅速拥抱汽车文明的同时,动员和促进对于交通和城市未来的思考,并在活动中发现公共交通面临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和负责任地正视未来,也许才是这一活动真正意义所在。
其实“无车日”进入中国已经好几年。2000年10月14日,成都就实行了国内的第一个无车日。虽然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当天在城市划定区域实行限行,在交通和环境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益,但是当时活动的组织者更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展示城市形象,而且当时汽车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无论在媒体还是在民众中,“无车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后,国内汽车消费时代加速到来,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到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大约5000万辆,几乎达到成都实行第一个无车日时的三倍。在给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的同时,汽车在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赵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用了一两百年,而我们要在20、30年内完成城市化进程,同时与快速机动化的进程叠加在一起,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完全以车为本的发展理念对未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2005年,在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呼吁下,更多的国内城市加入了“无车日”活动。这一次,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宁波等地都举办了相应的宣传和动员活动,而各地更是依照国际惯例,把无车日都定在了9月22日当天。这一次,活动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关注不断加强,而能源紧缺的局面也愈加严峻。面对人类共同的地球,中国无法置身事外。因此,建设部于2006年12月份发出倡议,将2007年9月22日定为全国首个“无车日”,并空前的得到109个城市响应,在活动倡议书中,建设部以“城市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开篇,正是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对于人、交通和环境关系的反思。
专家:表面上看无车日活动更注重宣传和观念的普及,更深层次的是促使城市政府采取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缓解未来的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
责编:王超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