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传奇奥运8月27日播出):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射击运动员 许海峰
他对射击的热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道路。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在他的射击中,应声落地,生根开花。
在国家射击训练基地的中央广场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雕塑,那是一把枪,一把特殊的射击手枪。雕塑的原型,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那支枪,它为中国夺得有史以来第一面奥运金牌。
22年前这支枪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赛场,握在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中。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男子60发手枪慢射比赛
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许海峰站在那个不到2平方米的射位上,用手中这支中国制造的比赛用枪,为中国的奥运历史填写了辉煌的一笔,
中国人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铸就。
10分钟后,第一篇报道此事的新闻稿由新华社记者发出:“许海峰今年二十七岁,曾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
“虽然打的第一名,但是成绩不是很高,还需要今后多加努力,多为国争光。”
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个消息让所有中国人感到高兴和自豪。在此之余,人们惊奇地发现,实现这个历史夙愿的运动员曾经是“供销社的职员”。
有不少人由此想到了身负背篓,跋山涉水送货上门的供销员,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红色背篓》颂扬的乡村供销员的典范。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的家庭,性格自小内向,不善言谈。但他也有特长,从小喜欢用弹弓打鸟。
出奇的准,绰号“弹弓王”是他获得的第一个称号。
同那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少年时代的许海峰喜欢舞枪弄棒。
同那个时代年青人一样,年青时代的许海峰最大的愿望是能当兵。对他来说,当兵就能有枪,有枪就能射击,瞄准目标射击是许海峰最大的爱好。
1974年,高中毕业的许海峰报名参军,那个年代的年青人对应征入伍非常踊跃,17岁的许海峰报名参军未能如愿,显然,在报名参军者的众多选择中,“弹弓王”不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1975年,18岁的许海峰下乡到螺百公社成了一名知青,后来被招工到安徽省和县新桥区供销社当营业员,一干就是三年。
平淡普通的基层商业工作没有磨灭许海峰对射击的爱好,他用积攒多时的几十块钱,
买了一支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奢侈品的气枪,这足以说明这个基层供销员对射击的特殊兴趣。
有了这支普通的气枪,瞄准目标射击,就成了他劳动之余最大的乐趣。1979年,和县体委射击队的教练听说县里曾有个“弹弓王”,气枪打得也很有准头儿,就把他招到射击队参加训练。许海峰改变命运的机遇之门就这样打开了,这时候,距离中国亮相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还有5年。
两年后1982年,许海峰被选入安徽省射击队,当时有人担心25岁的许海峰是否还来得及打出好成绩,但许海峰用比赛结果回答了这种怀疑。一年后,在第5届全运会上,许海峰连夺气手枪和手枪慢射两枚银牌,成为国内射击场上的名将。
1984年7月29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比赛的第一天,
这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将在男子60发手枪慢射比赛中产生。
由于当时的苏联抵制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没有派队参赛,几乎一直被前苏联垄断的射击比赛显得悬念重重,备受关注。
中国射击队当时成绩最好的是王义夫,他也被列为夺冠的热门,而许海峰则无人问津。
也许正是许海峰没有背负着成绩的压力,他像在平时训练中一样,举枪、瞄准、扣动扳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许海峰正在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组瞄准射击,60发子弹,每一发都在打造那枚被称为“零的突破”的金牌。
冠军!许海峰成功了,中国人成功了,这是中国奥运会金牌历史开启的时刻。
比赛结束以后,从赛场到休息室,一段不过百米的距离,许海峰却走了将近二十分钟,各国记者把他团团围住,争相采访这位被事先忽略的中国选手,这位为中国收获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冠军获得者。
中国摘取洛杉矶奥运会首枚金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消息已经通过现代化的媒体迅速传到万里之外的祖国,然而,射击赛场的发奖仪式却迟迟没有进行。
原来,射击比赛组委会预计到中国运动员可能夺取奖牌,预先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但出乎预料的是中国选手许海峰冠军,
王义夫取得第三名。
前三名都要升旗,这样就缺少一面五星红旗,组委会只好临时派人寻找。耽搁了近一个小时的发奖仪式开始了,这是第23届奥运会第一个发奖仪式。
洛杉矶奥组委主席 尤伯罗斯:
请允许我说几句话,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正在亲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金牌和铜牌将被授予同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奥运会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赢得过奖牌。
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来到了赛场,为许海峰颁奖,他激动的说: "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很荣幸,在奥运会的第一天将第一枚金牌发给中国运动员。”
曾经的“弹弓王”,27岁许海峰的胸前挂上了这枚具有特殊意义的奥运会冠军金牌。
责编:张托雅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