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10:21 来源:解放军报
专题:回望硝烟――纪念建军80周年
仰望中国命运的“分水岭”
--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馆开馆之际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日夜奔流不息。当中国的历史长河流到1927年8月1日,出现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天,奔涌的激流冲破黑暗,红色的巨浪震撼河山。这一天的黎明,中国的南方重镇南昌城头红霞烂漫。
是的,这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时刻!从此诞生的人民军队跟着中国共产党为老百姓打下了江山,这支红色的武装从这里出发,走过了光辉灿烂的80年。
28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迎来了盛大的节日。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复原为80年前的旧貌,一座崭新的陈列大楼出现在世人面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全军各部队的官兵代表,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馆开馆之际,怀着朝圣般的心,前来追寻红色的历史,仰望崇高的精神。
总政治部副主任孙忠同代表总政治部出席开馆仪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历史在这里重现
精神在这里闪耀
一脚踏进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仿佛一步跨过了80年光阴,闯进了80年前的那个必将永留青史的夜晚。
这是当年南昌城里最有名的江西大旅社。一进门,左边是营业厅,右边是账房,一切都好像回到了从前。
这是起义军的总指挥部。
你看,这里原本是举行婚宴寿庆的旅社正厅――喜庆礼堂,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研究商议起义时间、部署,决定起义军总指挥、前敌总指挥的任命……
一间间平时商贾往来的客房里,住进了一群气宇轩昂的军人。军事参谋团的房间,似乎还能看到刘伯承率领参谋们紧张地拟制战斗文书;警卫队的房间,仿佛还能看到陈赓、粟裕等年轻军人的忙碌身影;作为武器库和卫生救护室的房间,依然让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气氛……
二楼的25号房间,是当时周恩来办公和休息的地方。旁边的小会议室里,他接见过踊跃参加起义军的30名大学生……
喜庆礼堂里一座古铜色的旧钟表上,时间定格在凌晨两点。这就是1927年8月1日的凌晨两点,这就是那个远去的历史瞬间。子弹已经上膛,部队就要出发,改写历史的时刻就要到来。
从这里发出的战斗命令,化作了划时代的枪声。按照预定的部署,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历史,就这样翻开了新的一页。当东方太阳升起,古老的南昌城为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度、苦难深重的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黎明。
这一夜,中国的命运跨过了一道分水岭。6天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征程。
这一天,成为人民军队永远的精神图腾。6年后,经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的建军节。22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开始启用的1949年6月15日,新华社在题为《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社论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已经用灿烂的星光照耀着中国。
历史在这里诉说
精神在这里升华
旧址南侧25米处,新建的陈列大楼拔地而起。“八一”组成的长城图案和“汉阳造”步枪造型的立柱,托举着这座以当年起义军军服颜色为主色调的大厦。
大楼前,刚刚揭幕的一座大型石雕,展现起义军将士正前仆后继奋勇向前。门厅里,一只巨手擎起一杆枪的大型石雕,冲破一丛乱石横空出世。
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曹佳倩介绍,这座展厅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不仅采用了各种高技术手段,全面记录和再现南昌起义的英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增加了“人民军队80年的光辉历程”和“英雄南昌城”两部分展览内容。在长达650多米的展线上,陈列着237件珍贵文物,其中新增的175件是首次向公众展示。
沿着声像光影构成的时光隧道,记者仿佛走回了1927年风雨飘摇的中国。
那是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茫茫黑夜。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徐占权一边参观一边告诉记者,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超过30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血与火的宣言。
展厅里,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战斗,在一个大型多媒体场景中打响,站在城头俯瞰,古老街巷处处升腾起革命的烈火。走过黑夜,走向黎明,一组进入式场景引领记者走进欢庆起义胜利的大会场,与80年前的5万民众一起欢呼胜利……
历史在这里诉说。汉阳造步枪,毛瑟马枪,首次展出的刺刀、马刀……瞧,起义军就是用这些简陋的武器夺取了红色武装的第一次胜利。南昌民众慰劳起义将士1万元捐款的收条,工友为起义军赶制军服使用的缝纫机和尺子,这些珍贵文物穿越时空告诉我们,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支“得道多助”的武装,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
沿着当年起义军南下转战和北上井冈山的路,转业干部王军刚刚骑自行车走完了全程。看着展厅里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的照片、天心圩会议的场景,他说:“这些地方我都到过,处处可以真切感受人民军队革命到底的品格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峰回路转,一条翠竹夹道、松柏成荫的山路出现在眼前。沿着这条寓意当年起义军奔赴井冈山的路拾级而上,井冈会师的巨幅油画迎面而来,新生的人民军队正阔步走向胜利的曙光。
就在此时,“1927年―1934年全国各地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示意沙盘”展现在观众眼前。标志起义和根据地的红灯一亮,数不清的“星星之火”告诉我们,自从八一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大地上就开始了势不可挡的星火燎原。
历史在这里凝固
精神在这里沸腾
陈列馆里,有这样一面墙深深刻进了记者的记忆:墙上,镌刻着858个名字,当年2万多名起义官兵,只留下了这些英名。建国前,这800多人中又有351人牺牲。建国后,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16人,走出了6位元帅和20位将军。
这是一次起义的传奇,这是一座英雄城市留给中国的永恒记忆。走出纪念馆,走进今日繁华的南昌城,历史和现实血脉相连。
遥想80年前那一夜,人民军队诞生的那一夜,多少“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的人,传递着“河山统一”的口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冲上了战斗的前沿。那一条条红领带像一簇簇火焰,那些身披火焰的人就是我们这支红色武装的第一批将士、第一代英雄!
那一夜,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那一夜,这座城市有多少街巷院落传出了出征的命令,冲出了革命的队伍,这些地方,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营盘、第一条起跑线。
循着当年的作战路线,记者一路寻访。这些起义军留下足迹的地方全部进行了新一轮修葺复原,站在一座座旧址驻足凝望,侧耳倾听,凝固的历史中,不朽的精神依然沸腾。
子固路165号,贺龙指挥部旧址。高高的砖墙上依然残存着当年的弹洞,参观者轻声念着墙上一首童谣:“贺龙本是一条龙,腾云驾雾一阵风。敌人见他吓破胆,人民见他乐无穷。”楼外有一处台阶,据说贺龙当年就曾站在这里指挥作战。小院墙角刻有“贺龙不死”4个模糊的字迹,据说是一位老兵在贺龙去世后所为……
苏圃路1号,叶挺指挥部旧址。是原心远中学、今南昌二中院子里的一座小楼,浓荫匝地,绿影扶墙,当年弥漫硝烟的指挥部如今书香缭绕……
花园角街2号,朱德指挥部旧址;八一大道376号,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这里珍藏着朱德手书的大字“革命到底”,还有刻着“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字样的手枪照片……
一座座旧址,连缀起南昌城的另一种地图。在游客眼里,这是红色的旅游路线图。在南昌居民眼里,这是发黄的古城旧貌图。而在我们军人眼里,这是永不褪色的作战图,这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谱。
一座座旧址,当年都曾战火飞、战报急,如今都是青藤绿树、安详静谧的屋宇院落,隔壁就是寻常人家,墙外就是繁华街市。英雄远去,但他们改写的历史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他们改变的生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在这起义旧址密布的城市里,有个以“八一”命名的广场。当年军旗飘扬的天空,如今孩子们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广场周围,矗立着浓缩军史的8座浮雕,静静守护着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出金戈铁马的历史烽烟,走在和谐美好的时代春天。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不仅留下了人民军队开创“星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的历史伟业,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的江山,春华秋实,国泰民安。
28日,在开馆仪式现场,已经找不到一位南昌起义的亲历者。短短80年,只有后人来纪念,来祭奠。然而无论怎样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世代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这是民族解放、国家兴盛的红色起点,这是改写中国命运的“分水岭”。 (解放军报南昌7月28日电 记者 丁海明 徐政武 )
责编: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