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地处阴山山脉深处的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的养路工人们,常年生活在大山之中,守护着京包铁路干线上一段崎岖险峻的线路。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他们近59年、两万多天无任何事故,创造了全国铁路干线养路工区安全生产的奇迹。 |
专题:福生庄养路工区安全生产纪实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7月8日播): <<<点击看视频
养路工们临行前都要检查包里的工具是否齐全
养路工人郑云飞正在检查钢轨
分配工作
险情频发路段
地处阴山山脉深处的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的养路工人们,常年生活在大山之中,守护着京包铁路干线上一段崎岖险峻的线路。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他们近59年、两万多天无任何事故,创造了全国铁路干线养路工区安全生产的奇迹。<<<进入论坛
福生庄养路工区养护着京包铁路从571公里到583公里上下行复线24公里的铁路线。清晨六点开始,在做好出发准备后,巡道工郑云飞和同事阎继才带着20多斤的工具出发了。跟往常一样,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沿管内的铁路线巡查一圈,每人都要走12公里。
早上七点钟,工区其他工友也开始集中,分配一天的工作。福生庄养路工区有31人,除了六名巡道工,其他都是线路工,管区内的24公里铁路线的日常维护和紧急抢修都是他们的职责。在郑云飞慢走细看、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情况的时候,工友们也在对线路进行维护,一组线路工对一段紧急抢修过的重伤轨进行永久性无缝处理,另外一组把换钢轨时接头处的木枕换成混凝土的轨枕。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福生庄养护路段钢轨的使用寿命不足其他干线的四分之一,线路3天不养护,就会有晃车现象,工人一个月的工作量是其他正线工区的三倍还多。
按照规定,管区内的线路每天都要巡查两次。下午两点郑云飞回到工区后,又有两位巡道工准备出发,他们要晚上十点才能回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这平常而普通的生活创造了全国铁路干线养路工区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纪录。工人们说,他们最大的经验就是50多年来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各位观众,大家好,先看我们关注一期节目的反馈。
6月23号,《焦点访谈》播出《违规建起超标楼》,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违规新建超标办公室等问题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以后,宜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向自治区计委、发改委做检讨,并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向全市人民做深刻检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有关部门办公区整体腾出,评估拍卖,调整办公室布局,严格按标准安排办公用房,同时确保年底前把挪用的专项资金归还到位。
下面是今天的节目。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些人跟铁路有关,有人把他们的工作形容为“抡大锤,干的是针线活”;有人把他们的单位叫做“1435研究所”;还有人把他们称为是“创造奇迹的人”。那么,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7月3号清晨5点多,地处阴山山脉深处的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还是一片宁静,而巡道工郑云飞已经早早起床。作为一名巡道工,他的工作时间是工区里最早的。从清晨六点开始,每次出发前他都要看看巡道包里工具是否齐全。像这几样,“火炬”、响墩都是出现紧急情况时提醒火车司机用的。
记者:
这一套有多重?
郑云飞 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巡道工:
这一套有20来斤。
记者:
那你每天背这么重的东西要走多远呢?
郑云飞:
走12公里。
记者:
沿着铁路线走12公里?
郑云飞:
对。
赵军:
《天气预报》报有雨,注意下雨,下雨看看桥涵。
临行前,工长赵军嘱咐几句,并把他们送到铁路旁,是这里多年的传统。早晨6点,郑云飞和同事闰继才分别带着20多斤的工具出发了。福生庄养路工区养护着京包铁路从571公里到583公里,上下行复线24公里的铁路线。跟以往一样,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沿管理的铁路线巡查一圈,每人都要走12公里。巡查中我们注意到,郑云飞不时走到铁路上探下身子左右张望。
记者:
刚刚我看你一直在巡道,主要是看什么呢?
郑云飞:
主要是看钢轨,还有连接零件、扣件、轨枕,还有这些道砟有没有塌落。钢轨主要是看它的直线上直不直,曲线圆度圆不圆。夏天容易发生胀轨跑道,如果这些有了变化,可能就危及行车安全。
福生庄管内24公里线路,有轨枕25760根,由几十万个螺栓、扣件、垫板将这些轨枕和钢轨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有一个螺栓、扣件松动就可能危及行车安全。郑云飞说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早上7点钟,郑云飞还在一步一步仔细巡查之中,工区其他工友也开始集中,分配一天的工作。福生庄养路工区有31名职工,除了6名巡道工,其他都是线路工,管区内24公里铁路线的日常维护和紧急抢修都是他们的职责。7点半钟,郑云飞走到了管区内的重点路段,这里也是险情频发的路段。
郑云飞:
从这个路段开始,四五公里全部是弯道,有的弯道还特别急。咱们可以看到这个钢轨,上轨比下轨高出很多,直线上(两个钢轨)是平的,但是这个上柜比下轨要高出14厘米。
记者:
14厘米啊?
郑云飞:
对,所以这个地方火车来了以后,对下轨的抗力(冲击力)特别大,所以在这个地方就必须检查这些部位,这些扣件,扣件必须是完好无缺的,如果缺损,钢轨就会,火车来了,就会被挤压出来,还有拉杆,拉杆如果断裂或者破损失效,也会把钢轨挤出来。
王福 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工务段段长、高级工程师:
他们管的这段铁路主要就是弯多,拐弯比较急,就是我们说的曲线多(转弯)半径小,火车通过的时候不像汽车有方向盘,它的转向全靠钢轨的引导,这样对铁道的冲击破坏比较大。如果这些问题发现不了,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大事故。
福生庄三面环山,夏季酷暑难耐,冬季严寒刺骨,春秋风沙不断,加上崎岖的线路,钢轨磨损严重,钢轨的使用寿命不及其它干线的四分之一,线路三天不养护就有晃车现象。一个月的工作量是其它正线工区的三倍还多。在郑云飞慢走细看,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情况的时候,工友们也在对线路进行维护。一组线路工在对一段紧急抢修过的重伤轨进行永久性的无缝处理,另外一组把一些木枕换成了混凝土的轨枕。
记者:
这一根轨枕有多少斤?
王福军 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线路工:
有870斤,四个人抬的话,平均一个人肩膀头上都得200多斤,那肯定沉。
上午10点,郑云飞已经走了6公里,巡查到管区的最东头――京包铁路571公里处。这时,相邻工区的巡道工也准时来到这里,他们要完成一个每次巡道都要重复的动作――交接巡道牌。
郑云飞:
这个是我们的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互相监督,也是一种责任的延续。
交接巡道牌是多年的规定,尽管交接时都是在空旷的野外,只有两个人,但巡道工们每次都是按规矩准时在这里交接。交接完巡道牌,郑云飞又要沿着对面的下行线往回巡查。在福生庄养路工区,祖孙三代,子承父业,兄弟同工的就有七八家。郑云飞、工长赵军的父亲,都是这里老一代养护工。他们中不少人都目睹了父辈在怎样艰苦的情况下一丝不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并把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传承了下来。尽管福生庄工区的生活条件、铁路的设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几次铁路大提速,运量的大幅度提高,每天从这里通行的列车从过去的十几列增加到200多列,平均每隔六七分钟就会有火车呼啸而过。过去一列车不过3000吨,现在达到5000吨,马上又要开行万吨重载列车,他们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大了。
下午2点,郑云飞回到了工区。按照规定,管区内的线路每天都要巡查两次,又有两位巡道工准备出发,这次他们多带了一样东西――灯,因为晚上10点钟他们才能回来。巡道工走了,线路工们也在线路上进行着维护。按照规定,工长每月都要对管区内的线路全面检查两次。工长赵军除了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外,一周还要到重点线路额外抽查两次。这天下午,他决定到前几天刚换过钢轨的572公里处复查一下。
赵军:
当时我们换完钢轨已经检查过一次,今天又过来复查,主要查的项目就是轨距、水平,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安全,保证线路质量。
我国铁路两根钢轨之间标准距离是1435毫米。1435对别人可能没有丝毫意义,对养路工来说却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数字。
王福军:
经常有人说我们福生庄工区是一个1435研究所,咱们的轨距大家都知道,之间是1435毫米,干的是体力活,的确像水平高低、轨距的确要完完整整的,每项工作都要精确到毫米。其实像我们就是属于抡大捶,干的其实是针线活。
说起来轻松,可不管是巡道工还是线路工,每天风吹日晒,工作既艰苦又看似枯燥。深处大山里的小村庄,每天看着南来北往的列车,他们难道不想改变一下吗?其实像赵军、郑云飞他们,不少人都有机会走出福生庄。就拿郑云飞来说,他喜欢画国画,曾经在全国画展上获过奖,南方有家企业以8000元的月薪请他做画师,可他还是留了下来。
郑云飞:
可能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对铁路工作,那种劲也说不出来,总觉得离开了这个地方觉得空荡荡的。再一个就是福生庄这个山水,我对这个地方的山山水水特别有感情,每天所画的、所描绘的全是这一带的风光,离开这个地方,我觉得可能不会画画了。
在福生庄,几代人扎根在这里,守护着钟爱一生的两道铁轨,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平常常,然而却一直创造着全国铁路干线养路工区安全生产的记录,近59年、两万多天无安全事故,被人们誉为奇迹。
赵军:
人员在变化、线路设备在变化,但是不变的就是我们58年多来坚持规章制度不走样,这个我们没有变。
夜幕降临,除了两名正在当班的巡道工外,工区其他的人都回来了,可这并不意味着一天工作的结束。越是晚上,越是天气恶劣的时候越容易出现险情。对他们来说,只要一有险情,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紧急处理,保证铁路的安全畅通。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为什么能够创下将近59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问到这个问题,养路工人们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那就是“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话虽然说的简单,可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对本职工作的尊重和坚持。
责编: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