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访谈-CCTV.com新闻
专题:香港回归十周年?第一眼-CCTV.com新闻
专题:香港回归十周年
梁振英先生与CCTV.com网友互动
CCTV.com消息:7月1日16点30分,CCTV.com香港前方网络演播室,邀请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任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先生做客,与网友互动访谈。 >>点击进入BBS互动版块
访谈文字实录
参与回归工作廿载 今天颇为激动
主持人辛梓:各位好,这里是央视国际网络置在香港的前方演播室,正在互动直播的是香港现场《第一眼》。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容幸地请到我身边的这位梁振英先生,他现在是特区的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任行政会议召集人。首先非常感谢梁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给我们一点交流的时间。我特别想请问您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也通过电视直播,看到您今天参加了特区新班子的签字就职仪式,能不能讲一下您宣誓的时候,心里面想什么?
嘉宾梁振英:想过去十年,总结过去十年的经验,过去十年我们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制港,高度自制,很有创新性的构思,以和平方法解决香港问题的,在香港落实的非常好,在过去十年里面,香港社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非典,所以过去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我们要落实一国两制,也要应付刚才说的一些挑战,今天的香港,比以前的香港更为和谐,政府的市政更贴近民心,同时我们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过去更好,所以今天站在台上,心里非常的激动。加上我这人是从1984年中英谈判的尾声开始参加工作,从85年开始搞《基本法》, 88到90年是《基本法》的秘书长,然后参加了预委会、筹委会的工作,应该说从84年到现在23年了,这些工作我都参加了,所以今天是相当激动。
香港回归 行政会议角色未变
辛梓:心里面百感交集。我们知道您现在的身份,叫行政会议召集人,好象感觉起来是一个很有香港特色的一个职务,我们很想知道,在香港回归后,行政会的角色,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有没有什么变化,给我们讲讲。
梁振英:没有变化,因为我们是根据《基本法》的规定来行事的,《基本法》没有改,我们就没有变。说点小历史,香港的行政会议的前身,在97年是港英下面的行政局,不仅是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有行政局,其他的英国殖民地都有行政局,但是由于其他的殖民地,一般都是几十年前独立了,所以现在很多不知道,当时比如说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方都有行政局。我们在写《基本法》的时候,就把当时港英政治体制里面行之有效的部分保存下来了。行政会议是什么呢,根据《基本法》行政长官权利比较大,中央政府给香港的高度自制,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行政长官给与香港的权利。同时《基本法》里面,有这么一条,就行政长官,他做出重要的决策的时候,他必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这个包括把法律草案提交立法会通过以前,必须通过行政会议。《基本法》同时有这么一条,行政长官不采纳大多数行政会议成员的意见,他要把具体理由,记录在案,意思就说他必须听,听了之后,他不一定依存大多数行政会议成员的意见,可以按自己原来的想法去做,但是在政治上,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有十几个行政会议成员给你提意见,大多数他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这样做,行政长官也没有坚持的必要。那么行政会议是怎么组成的呢,首先主席是行政长官,有三个司长,其他的局长不一定参加,一般来说,就在行政会议开会的时候,议程上,有关官员的局长负责的议题的话,他就来参加,否则的话,他不用参加。一般来说,行政长官、三个司长、十六个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再加两、三个局长,我们就开会了。我们跟内地的政协的行事方式有点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议程上的一些议题,都是很具体的一些政策措施、法律草案,每次开会,议程上大概7、8条这样的东西,比如这个草案是不是应该拿到立法会上,通过之后变成法律,或者政府有某个政策是不是应该这样做。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我们有16个,这16个成员都有他们的专业职业,比如里面有律师,有大律师、会计师、银行家,也有工会的代表,都是方方面面对香港情况相当熟悉的,也是长期以来,在社会上服务的一批人。现在整个构思,他的精髓在哪里呢,就是行政长官他权利比较大,他基本上的事情都可以定,但是他在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必须听行政会议的意见,也就是说,听一些社会各方面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仅是他一个人的看法,也不仅是他官员的看法,兼听则明,而且这些非官守成员,一般来说不在政府里面工作,他的看法比较持平,比较超然,所以往往在行政长官决策过程当中,在行政会议走过之后,能够吸收、采纳各个方面不同的意见对整个市政很有帮助。
辛梓:我可不可以这样,用一个很简单通俗的词,相当于一个智囊团,可以这样说吗?
梁振英:应该算一个智囊团,但是行政会议它的运作,比一般的智囊团更为缜密一些,行事方法很多规则,包括每一个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他都必须公开地申报,向全社会申报,他的职业,有什么房地产,地址在哪里,都要申报。而且有另外一种申报,就把自己所有的股票的投资,包括你在哪个公司,你是哪个公司的股东,就是不上市的股票,也要向行政长官申报。谈到哪一个议题有利益冲突或身份冲突的时候,必须申报,行政长官如果认为这个冲突比较直接,就必须回避,所以是一套比较完整、完善的一个申报制度。所以要是真的要用“智囊” 这两个字形容的话,也应该算一个比较有综合性的,同时在香港这个地方行之有效的智囊组织。
港人身份认同感 来自国家的持续发展
辛梓:很感谢您介绍这么详细,我记得在关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上面,您谈过自己的看法,说香港人患有身份贫乏症,您觉得现在经过十您之后,香港人的身份归属感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梁振英:要说点历史,香港这个地方,殖民地的历史特别长,香港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社会,包括从中国内地移民到香港来,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以后,移民到外国去的,所以香港这个地方,人口流动性特别大,97年很多香港居民对97问题不理解,所以移民到外面去的也很多。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在香港出生的中国人也算是英国国籍,但是这种身份,和英国本土英国公民的身份也有不一样。比如我们那代人很清楚,我们因为在香港出身,在香港英籍居民,拿了一本所谓的英国护照,但是这本英国护照到英国不能工作,去英国旅游要拿英国的签证,你说这个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所以香港人在97年,你问他你是中国人吗,他说在法律上我是英籍的,但是你问他你是英国人吗,他也知道他不是英国人。97回归后,香港人他这个身份问题,也没有一下子改变过来。所以现在很多一些民意调查,都有这么一个结果。香港人他在香港人、中国人,当然在香港几百万居民当中,也有相当一大批,他是拿外国护照的,你说你是香港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或者加拿大人,这里面确实有点模糊。过去十年有没有变化,当然有变化,而且呢应该说这个变化很大,但是相比于156年的殖民统治,我看过去十年的时间,还算是比较短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它存在,但是同时我们应该,也应该知道,这些问题,不可能,也不好一下子把它改变。香港社会里面,我们的中国同胞,对香港认同感,对国家认同感,来自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我们有了强大的祖国,每一个在香港的中国同胞都愿意当中国人。香港这个地方发展得越好,用胡主席今天早上的话来说,我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民生得到不断地改善,经济得到不断地发展,那么香港人对香港人这个身份,就更为认同,归属感更强,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样有公职在身的人,我们一个工作方向,就是把香港社会建设好,也希望通过建设香港社会的工作,能够给国家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梁振英新书《家是香港》――我们是有700万人的这么一个家
辛梓:非常感谢您,我最后问您一个问题,好象是听说您有出书的打算,是不是打算记录一段历史,有点像口述历史。
梁振英:我这本书叫《家是香港》(音),过去香港有一个说法叫“家在香港”,家在香港说明我们是香港人,与香港的土地之间的空间关系,说明我们的家放在这个地方,明天可能家在另外一个地方,搬家了,所以我觉得,稍微换一个,就是提一个概念,就是香港700万香港市民,都是这个香港的家的家人,我们是有700万人的这么一个家,这本书其实就收录了,我每星期五,在《民报》有个专栏,这个专栏文字还是比较长,其中有13篇是谈香港回归的,对于香港回归十年的一些感想,也有一些是对香港的经济情况,其他的社会状态的一些个人看法,这本书已经,前几天已经出版了,在香港书店里边已经可以买得到了。
辛梓:太好了,我们有机会可以看看,好,祝愿您的事业和身体越来越好。
梁振英(Leung Chun-ying) 简介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金紫荆星章。
1954年8月生于香港,祖籍山东威海。特许测量师,戴德梁行主席。1974年获理工学院建筑测量系高级文凭。1977年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获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1999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2002年7月任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并任行政会议召集人)。2007年6月25日被任命为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并任行政会议召集人),任期从2007年7月1日开始。
责编:朱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