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有感于邓平寿的“农民的问题在地里”(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08:49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专题:公仆楷模邓平寿

    据新华网6月17日电,被群众亲切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的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他送行,走了整整七里路。老百姓对他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从来不把邓平寿当作“官”,而是当作兄弟看待。

    邓平寿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不会来找我说话。”他的办公室永远向群众敞开着。每逢赶集,邓平寿的办公室总是挤满了群众。

    是啊,农民的问题在地里,而不是在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里。时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意下去,不愿意跟农民交谈,认为那是已经过时的工作方法,姜太公钓鱼,只是坐在办公室,等着农民上门来反映问题。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但是,事却还是那样的难办。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在地里解决农民的问题,最符合农民的利益。农民上门反映问题,加大了农民的成本。邓平寿在镇长、镇党委书记位置上干了10多年,既有资历,也有能力,但却一点都不像“官”,更像一个行走乡间的“服务员”。70多平方公里的虎城镇,他下乡从不坐车,靠双脚一村一组地走访。他说:正是因为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群众的认同和尊重,他才能一呼百应,带领群众完成一个偏远农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在全县第一个实现全镇100%的村、85%的组通了水泥路。如果都像他一样,农民的问题解决在地里,农民就不需要跑几十里路,去反映问题。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看似简单的观点,却折射出了一个领导干部的爱民情怀暖民情结公仆之心。有了这样的认识,领导干部就不会满足于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的倾诉,就会将农民放在为官的第一位置,就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农民的问题,就会将农民的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孔繁森、郑培民等领导干部的楷模,想的是农民的问题,总是经常的奔走在第一线,在农民的炕头,在农民的田里,拉着的是农民的手,谈得是农民想要解决的问题,做的是农民盼望的要解决的实事好事。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折射出了领导干部的主动与被动的责任意识。作为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走出车子,发现农民的问题在地里,将农民的问题解决在地里,这是主动的去解决问题,是一个领导干部责任心的驱使;坐在办公室等着农民上门反映问题,让农民跑断了腿、说破了嘴、陪了多少笑脸,那就是被动的解决问题,可以想见,问题也解决不好。

    新的时期,如何构件和谐社会,这是个大课题。在这个大课题之下,有许许多多的子课题。这些子课题,需要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去破解。将农民的问题发现在地里、解决在地里,就是一个很受群众欢迎的举措。(周恒祥)

     

责编:多国丽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