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7日 1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专题:《百姓纪事》专栏
沙维新出诊时,就背着这个用了近20年的药箱,骑上电动车出发。
沙维新保留的不同时期的执业证,见证着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人 物
档 案
沙维新,61岁,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乡白吉屯村人。1965年,沙维新参加医务培训,后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1987年,沙维新经培训考试后拿到乡村医生证,成为一名正式的乡村执业医师,2007年,沙维新的乡村诊所成为南皮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
眼下是老沙的诊所生意最清淡的时候。“夏天来了,感冒基本没有了,病人少。有时候能遇着得肠炎的,得备着点庆大霉素。”在摆满药柜的小屋子里,老沙一边收拾着随身药箱一边说。药箱里除了一些常用药,还有体温计、注射器等简单的医疗用品。
沙维新这辈子都没离开过白吉屯村,这是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乡的一个小村庄,700多口人。今年61岁的他是村里惟一的乡村医生,从1965年开始,一干就是42年。
10多天前,县里给老沙发了一块银色牌子:“南皮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沙维新把它钉在了自家的院门口。“我这儿是1月份成的定点,还发了定点机构守则、服务承诺和村级医疗卫生制度,还有两本处方。听说还要发一个村卫生所的公章!”沙维新从床底下的箱子里找出他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面盖着卫生部的大红章,签发日期是2007年1月1日。
老伴赵桂云在一旁插话道:“这次新型合作医疗真不错,每年交10块钱,国家和地方补40块,生个大病到县、乡医院去,能报销不少呢!”
有了新农合,上老沙这看病的人就更少了,毕竟县里、乡里条件好、能报销,在他这只能用个人账户里的8块钱。老沙却感到高兴:“这么多年来,我总是觉着,这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会越来越好!”
老沙皮肤黝黑,头发花白。
说起19岁学医的事儿,沙维新觉得那是他的幸运:“我读过完小,算是有文化的,大队上选我去参加培训,就在县里学,学了有7个月。”
沙维新回到白吉屯村,开始了“赤脚医生”生涯,平日里给人看病,农忙时下地劳动。大队每个月给他记些工分,工分标准是当时村里最高的,一个月给5块钱补助。
那会儿是合作医疗,老百姓一年交1块钱,大队上出2块,平时看病不花钱,每次就交5分钱诊费。“可这3块钱不够呀,俺们赤脚医生都自己制药。”为给病人找药,沙维新把周边地头出的70多种草药摸得一清二楚。当时卫生条件不好,经常流行传染病,多的时候,老沙每天要接诊几十人,田间地头送药是常有的事儿。
1980年南皮县包产到户后,沙维新把设在大队的卫生站搬到家里,拿出一间屋子作诊室,收入来源是国家规定的15%药品加价。后来,参加培训考了证,改名叫乡村医生。
渐渐地,没人再叫沙维新“赤脚医生”。沙维新家的地也还种着,对他来说,种地是一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老沙家大门口的侧墙上钉着一块小黑板,写着“白吉屯小儿麻痹糖丸发放投药点”。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沙维新的主要职责就逐渐转移到预防保健上来了,忙活预防接种、上报传染病调查、卫生防疫……
“早年,村里的病我是吗都给瞧,现在也就只管些感冒、闹肚子这样的小病小灾。”沙维新明白,缺医少药的时代过去了,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有大点的病都上县里看了。
傍晚时分,住在村东头的一位村民找来了。“大前天骑摩托车,在马路上磕着腿了,请你瞧瞧。” 沙维新撩起来人的裤腿,说,“你这是皮外伤,不打紧,得吃点消炎药,再开点抹的药。”来人从老沙的诊所里拿了碘酒、联磺片,一共交了2块5毛钱。
“看小病,乡亲们还都愿意找我。”沙维新抬头说道,“现在有电话了,打个电话,我骑上车就去了。”
“参加工作这些年,我觉得,当乡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都得知道点。”沙维新爱用“参加工作”这个说法,在他看来,乡医――――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最基层的人员,是一份神圣的工作。
南皮县刚开始起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老沙有了新的盼头。“俺们乡医不指望靠卖药挣钱,要是这回能给点保障就好了,比如给点补贴,防疫保健什么的,俺们能发挥作用。”
天色越来越晚了,暮色笼罩下的白吉屯村分外宁静,晚霞显得格外娇艳。
背景链接
“赤脚医生”是我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1968年起,这一称谓正式见诸报刊。以“赤脚医生”为特征的农村合作医疗,在上世纪70年代覆盖了全国行政村的90%,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大众卫生问题的范例。”我国“赤脚医生”最多时达到数百万人。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赤脚医生”,有的继续乡间行医生涯,有的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1985年卫生部决定改“赤脚医生”为乡村医生。2004年1月1日起,卫生部颁发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目前,全国约有100万乡村医生。
2003年,我国开始在部分省区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2006年1月,卫生部等7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正式确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将于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截至2006年底,全国参合农民已达4.1亿人,占全国农业人口数的47.2%
责编: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