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黄菊温和微笑与上海飞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3年03月24日 11:08 来源:中国经营报

    47年前,18岁的黄菊带着家人的期望,从浙江嘉兴到清华大学求学。46年后的2002年年底,黄菊再一次赴京领受重任。今年3月,黄菊当选为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协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搞好中国新的5年经济发展,将成为黄菊的一大重任。

    自1963年参加工作后,黄菊一直是在上海。1991年,黄菊担任上海市长,1994年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参与了上海10年来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历程。

    口才好爱唱歌

    浙江嘉善县东门大街仍保留着江南水乡的古老建筑风貌,黄菊的老家便是在这条街上的399弄。黄菊的双亲均已去世,老房子现在是由堂哥黄德铭居住。

    黄菊的父亲黄凤池是嘉善姚福盛酱园(后改名为嘉善酿造厂)的会计,母亲金静默是家庭主妇。黄凤池毕业于嘉兴一所有名的中学,是当时街上少见的高中生。黄菊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范存孝回忆说,黄凤池对黄菊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印象十分深刻的是黄凤池在黄菊小时候便要求他用普通话进行演讲。“黄菊的口才很好,这与他父亲督促他锻炼有关。”

    1950年~1953年,黄菊就读于嘉善县立初级中学。黄菊初一时的语文老师胡纪行说,黄菊当时人个头比较小,坐在讲台的前面的位子上,但人很机灵。初中毕业后,黄菊考进嘉兴一中。创办于1902年的嘉兴一中是浙江省的名校,不但培养出黄菊等政要,还培养出茅盾、金庸等著名文学家以及12位院士。和黄菊同一届毕业于嘉兴一中的史轶凡介绍说,当时黄菊在学校里虽并不是很有名,但学习很用功。平时,他还很喜欢唱歌。

    3年后,黄菊考上了清华大学。据熟悉黄菊的人士介绍,清华大学毕业后,黄菊留在上海工作。

    尽管嘉善离上海比较近,但黄菊现在比较少回老家。黄德铭说,自己已经有20年没有见到黄菊了。范存孝说,黄菊回嘉善扫墓,为了不惊动当地政府,往往是一大早便赶到公墓,扫墓结束后马上回上海。

    范存孝透露说,黄凤池于1986年葬在嘉善公墓,当时已经是上海副市长的黄菊给父亲选择了块三等墓地,直到2001年才将墓碑换成了大理石。

    赶上上海发展关键时刻

    从黄菊的简历中可以看到,在1982年担任上海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前,黄菊一直在企业中工作,做过技术员、厂长秘书、副厂长、副经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全面转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像黄菊那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1983年,黄菊从机电局副局长升至市委常委兼市工业工作党委书记。1991年4月,黄菊担任上海市市长,1994年成为上海市委书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的经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放慢,GDP增长速度曾一度低于全国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急需建设;城市地位在下降。面对困境,上海上下在寻找发展突破点。在1990年,中央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从而给上海的发展带来机遇,黄菊则担任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的首任组长。当时让黄菊头痛的是,资金不足。于是,1992年,黄菊等上海主要领导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土地批租方案。

    土地批租在当时仍是件新鲜事,并引起了各方的争论。根据报道,1992年2月,黄菊到利用土地级差效益改造旧区的现场进行视察,随后黄菊花了半个小时进行电视讲话,解释土地批租的好处。他说:“拿人家的钱可以拆棚户建新楼,建了新楼可以繁荣商业,可以改善市民住宅条件,可以实实在在地改造城市面貌。”

    土地批租使得城市建设的资金短缺得到缓解,同时也引发了上海城市建设的联动效应。有数据显示,10年中上海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近4000亿元,其中市政府的财政投入只占20%左右。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由黄菊等上海主要领导提出的土地批租方案,还起到了吸引外资进入上海、提高外商投资信心的作用。而随着大量外资进入到上海后,上海的出口、金融业务等也随之发展起来,对上海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起了重要的作用。浦东成功地开发开放是黄菊在上海工作中的亮点。而有接近黄菊的学者认为,上海的产业结构成功转型,黄菊也是功不可没。1992年,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黄菊采取了三个措施落实这个产业发展方针:一是发展金融业,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发展内外贸易,认定商业繁荣之时才是上海经济振兴之日;三是发展通讯和运输业。

    10年后,上海成功构建大贸易、大流通、大金融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上海在2000年三产首次超过了二产。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上海已经建成28个全国和区域性的要素市场。近一两年,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协同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上海从原先江浙地区的竞争对手逐步演变成合作伙伴。

    有学者评价说,上海的成功转型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国资改革上海领先

    黄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后,有报道认为,上海首创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将有利于黄菊在新一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海曾一度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模范执行区,但国有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陷入困境。在中国进入到新一轮的改革中,上海为国有企业改制、再就业工程在全国起到了示范、领先的作用。

    1992年,上海把财政局的一个处提升为国有资产管理局。这种做法在当年全国比较普遍。实施下来,上海发现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局受到级别和权限的限制,难以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1993年,上海撤消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具体执行机构―――国资办,委员会的主任由市委书记或市长等主要领导担任。

    在国资委成立后,上海的国有资产划归其所有,具体由隶属国资委的国资办进行管理。在1995年前后,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上海成立了50多家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国资委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二级企业进行具体管理。这样,上海的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了国资委―――资产运营公司―――企业等三个层次。

    目前,全国即将推行的国资管理新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上海的模式。知情人士透露说,黄菊对上海国资管理十分关心,并对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许多的要求。

    黄菊说,在战略上、全局上,改革是第一位,以改革促发展;在战术上、具体工作中,稳定则是第一位,以稳定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上海改革的力度和发展速度。

    黄菊曾以开创性、坚定性、操作性来总结上海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就是既强调思想解放和创新,又坚持步子稳妥和循序渐进的务实策略,有注重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黄菊给人的印象是温和并常带微笑,上海经济的飞跃发展让这位国务院新领导的才干得到体现。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上海的经历将会为这位中央政府领导提供宝贵的经验。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