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消息:日前,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徐放鸣涉嫌受贿200万元被诉至市一中院。徐放鸣因农发行原副行长于大路揭发而落马。据了解,涉案1200万元的于大路在供述和忏悔录中称,正是徐放鸣的贪婪造成他心理失衡,大肆敛财。
于大路是又一个因心理失衡而成为贪官的典型人物。那么,众多贪官的心理失衡到底都具有哪些特性呢?
其一、具有催化性。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心理失衡”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是其铤而走险,走向违纪违法道路的出发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面对“金钱魔力”及其物质享乐的种种诱惑,有些人常常会发生心理失衡。一般来说,这种心理失衡在寻常百姓那里,更多的是发发牢骚而已。如果这种心理失衡发生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某些“大权在握”、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不严于自律的人身上,那就可能是走向堕落的“转折点”。 原江苏省连云港市副市长鹿崇友是个政绩和口碑都不错的干部,仕途可谓一帆风顺。然而他做到县长、县委书记乃至副市长的位置上后,心理便不平衡起来。手握重权的他开始琢磨如何用手中权力使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于是,一笔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使鹿崇友在犯罪的路上渐行渐远,直至收受贿赂29.6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其二、具有扭曲性。李真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贪婪无耻的贪官,也曾经有过“第一次”收礼后的忐忑不安、愧疚之心,但他看到的是个别高干子女吃抽穿用极为豪奢,感受到的是权力到处被鲜花美酒和赞扬包围着,他心理失衡了,他侥幸了。他的信念,感觉那么遥不可及,他的实惠,却又如此近在咫尺,他的心理变化了,周围的诱惑战胜了他摇摇欲坠的自制和悔过之心,他的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念发生了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排挤了他信仰的马列主义。当马列主义主义不被用来信仰,当法纪法规不被用来敬畏时,李真开始趟入了浑水。诚然,欲望和贪婪都是人的本性,但人贵乎有尺寸,有底线,心中自有规矩,那就是信念,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应当有自觉的自我克制,要有精神上的追求,要带些敬畏的心态来生活,如果人没有内心精神上的提高,失去了敬畏心态是可怕的,不在乎道理,不计较手段,片面强调物质利益,为了钱,牺牲道德良知,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疯狂过后必将是灭亡。
其三、具有唯我性。“不像贪官,也不该是贪官”的江苏省睢宁县计经委原副主任兼县化工总厂(原化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赵苏北在任职期间,收受他人贿赂数万元。在赵苏北亲笔书写的题为“万恶在‘我’、病由‘己’出”的长达20余页的悔过书中,他用不乏文采的文字剖析了自己走向犯罪的心理轨迹:“……我对一般人口诵心念的‘名利’二字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不应以‘利’为追求的目标,而应首取其‘名’,一个人只要是有了‘名’,就一定会取得‘名’相应的‘位’,出了‘名’有了‘位’,‘利’自然就不谋自到。担任党委书记、厂长后,我狂热地施展起‘扬名’的手段来……我很快成了明星,我的头上戴满一项项光环,大会小会耳边缭绕的全是掌声和赞美声。‘名’总算到手了。正当我准备将‘利’揽入怀中时,不料由于产品行情一滑再滑,企业年年亏损,作为名人的我因而风光不再。眼看自己追求的‘利’将永远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我想,我这几年没有亏待国家,没有亏待工人,唯独亏待了我的家人和我自己。精神崩溃、心理失衡的我便伸出了罪恶的手,索贿受贿……这正是:所作所为皆是为‘我’扬名、有名之后再欲为‘我’谋利,希望破灭后只计‘我’之得失,四处伸手要为‘我’补偿……”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幽窗小记》中的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倘若某些官员们都能认真拜读并谨记这幅对联,也不会心理失衡,更不会成为贪官。(襄尔)
责编:刘彦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