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今日关注]培养创新人才 建立科学诚信(6月9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0:08 来源:
专题: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今日关注]>>
专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CCTV.com消息(今日关注6月9日播出):

  6月5―8日,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当科技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时,如何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诚信,杜绝学术造假,“强调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与学风建设”成为关注焦点。科技部副部长尚勇、中科院院士李未做客《今日关注》,敬请收看。

  演播室主持人 孙宝印: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

  6月5号到8号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次大会可以说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最高层次的一次盛会,而在这次盛会上,建立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几乎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词。在当今科技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力量的时候,如何优化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而在这其中,科学诚信究竟都多重要,如何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等等,就相关的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就是中国科技部的副部长尚勇博士,还有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李未院士,欢迎二位的到来。

  我们注意到在6月5号两院的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有三大块内容,而其中相当大的篇幅是用在了建立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这样一个点上。我知道一个数字,就是我们国家全社会科技人员的数量是3850万人,这个绝对数量是在世界第一的,而且研发人员的数量也是占世界第二位,这么庞大的数量,数量这么大,是不是说我们现在这种科技队伍依然有所欠缺,欠缺点在哪?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共学博士 尚勇:

  我们虽然科技队伍庞大,但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在整个科技创新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时50年代美国的海军士官叫金克尔,说钱学森一个人能顶五个师。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为了更多的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2002年国家实施了《科技人才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我们特别是把科技人才战略作为一个重点,实质上是把以人为本作为科技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把培养和使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贯穿于整个科技工作的过程,特别是在科技政策、科技计划实施这方面都非常关注。我们在整个的科技计划过程中,非常注意来发挥这种创新人才的作用,来选拔和造就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让他们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来担当重任,同时在科技计划的投入方式上也做了改变,在继续支持科研项目同时,又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对团队的投入,对集体的投入。另外,国家还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科技条件平台的这种建设,实现资源贡献,来为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各方面的工作条件。另外,还通过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通过知识产权奖励,通过科技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应该来说这些年来,这些计划的实施取得非常大的成效。

  主持人:

  好的,刚才我们这儿还有一位院士,这位院士就是北航校长李未先生,李未先生也亲自参加了这个两院院士大会。为了让我们感受这个大会的实际情况,而且我们刚才提到了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个核心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是如何就这个问题加以论述的,来看一下。

  国家主席 胡锦涛:

  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制定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真正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主持人:

  刚才胡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了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那么二位是如何理解这个创新型人才这个概念,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您怎么理解的?

  尚勇:

  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领军人才,他应该是能够领导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同时能够创造世界级重大的技术成果,同时他也可能催生这种竞争力很强的企业,乃至能带动一个产业,这都是胡主席在讲话中所提到的。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通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人才战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譬如我们的国家主体计划、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和重点技术研究的“974计划”,青年的科技人员和回国的科技人员,这两个指标都占到一半以上,都担当了重任。通过实施,这些人才的培养,他们在创新成果上面取得很大的成就。譬如在十五期间,整个的“863计划”所申报的专利项达到22000项,其中发明专利是1700项,这个数据比当时七五、八五、九五、这十五年申报发明专利的总和增长了17倍,这个数据是很大的,同时还创造了1800多项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发表了7万多篇论文,所以这个成就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对,我想请李未院士来谈一下,因为刚才提到创新型人才,其实创新型人才刚才部长也提到了有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应该是他的科学务实精神,我印象当中这一点在两院会议期间曾经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就这个科学务实的精神,就这个科学诚信来讨论,而且是分组讨论,那么您当时参加这个会议情况是怎么样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李未:

  讨论的很热烈,但是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胡主席这个讲话非常具有战略性,主要是我们对过去,从1998年开始到至今,到2006年是我们整个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时期,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680万的在校生,到了2005年就达到了2100万,正是在这个,这个只为了今后,你比如说今年入学的18岁的学生,那么到2020年才32岁,所以他们这些人是真正我们在建设小康之后,还要继续前进,建设我们中等发达社会,肩负着这么样的一个任务,所以对他们来讲就是如何从我们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怎么样来进行,什么样是创新型人才?胡主席在报告里提到,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的科技人才的五个重要环节和一个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所具备的六种品质和素质,我觉得这个都具有战略的指导意义。对今后高等学校来继续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科技人才,为我们国家的进一步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的资源和动力,我觉得这些精华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院士们在具体讨论到这个科学诚信问题时是怎么议论的?

  李未:

  我觉得对科学诚信这个问题来讲是毫无疑义的,这是任何一个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施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品质和素质。

  主持人:

  但是说到这个科学诚信就联想到近些年,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都出现一些学术造假行为。这种情况是不是也从侧面反应了建立这种创新人才提倡科学务实的必要性。

  尚勇:

  非常重要,因为胡主席的讲话,实际上是科学阐述了新时期创新人才观,那么在这个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诚信是科技创新人才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李未:

  而且我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的科学研究的成果和你道德的成果是成比例上升。

  主持人:

  成正比。

  李未:

  如果你没有一个高尚的道德,你也做不出来真正对人类有贡献的,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成果。

  主持人: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回顾一个事件,这就是去年年底爆出来的韩国的黄禹锡克隆丑闻,这个情况可以说不但震撼了韩国,而且震撼了整个世界,整个的情况过程我们来了解一下。

  解说:

  韩国黄禹锡伪造克隆干细胞数据造假事件被称为近年来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黄禹锡2004年2月和2005年5月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宣布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攻克了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其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去年年底黄禹锡神话遭到置疑,韩国首尔大学随即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证实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成果,均属于子虚乌有。

  今年5月12号,韩国首尔地方警察厅决定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的罪名起诉黄禹锡。从目前的各种调查来看,抄袭、伪造原始数据、修改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三种科研不正当行为。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到是发生在韩国的黄禹锡的克隆丑闻,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不一样的情况,但是在其它地方都有出现过,比如说我们知道曾经在日本有一个考古学家藤村,曾经伪造古文物的这种历史,古代人类使用的石器的历史。那么这俩情况不一而足,在我们的国家最近也刚刚出现了一个叫做“汉芯事件”。

  尚勇:

  造假。

  主持人:

  对,这是一个造假的事件,那么在这儿就为提到这样的造假事件如何产生出来,我们这儿有一个调查,这是一个针对4000多人的一项调查。其中认为造假事件频出的原因,63%的人认为是为了攫取学术界的声明和地位,然后有24.6%的人,认为是学术成果审核方面的制度是有漏洞的。那么就您二位来说,一位是管理方面的领导,一位是大学里边的校长,都是管理层的人物,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种的学术丑闻,这种的造假事件,这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如何分析?

  李未:

  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就是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一个是追逐名利,另外一个是学术制度不完整,我认为都有。但是核心的问题是造假的这些人的品质问题。这些人从实际上,作为一个教育来讲,要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就像造假的这些人,从一开始小学、中学、大学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他就没有学进去,没有真正变成自己的一个人生准则和行为,那这种情况我认为在科学界是比较少,应该说是个别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生活,大家用的手机,现在看的电视,我们现在吃的、穿的,样样都离不开科学的进步,这都是实在的,这都是科学研究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结果。那有没有这样的人?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是是个别的。问题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因为他们在最尖端的领域,比如说生命科学,现在是最尖端的领域。比如汉芯在我们国家,这是核心技术,在这上面出了问题所以造成的影响就会更大,当然是个别,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

  刚才李校长作为一个教育者,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造假者本人道德方面的一些情况,比如说提到了道德教育的问题,那么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研究者,他研究出了一个或者说他造假出了一个成果,但是得到了媒体的宣传,并且在一定程序上得到了一些管理机构、行政机构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县里的研究资金。那么您作为这个尚部长,作为咱们科技部的高级的管理员,您觉得咱们在制度上的一些纰漏或者漏洞在哪儿?

  尚勇:

  我们在制度上确实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下边我们还会详细的分析关于在制度上的原因,我们从制度上怎么来从根源上来杜绝这些学术腐败问题,来杜绝造假问题,我认为刚才李院士谈的很对。首先主要原因是个人品质问题,再者也绝不能否认,特别是在制度建设上对这些学术腐败,钻这个制度的空子这方面,我们要反思这上面的问题。

  李未:

  而且我们觉得,尤其是到了现在,就是我们进一步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这么一个新的时段,胡主席讲的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八荣八耻”在学校中的教育,道德思想建设的指导作用就更加突出。现在学校就是在研究这些问题,怎么样能够使学生们从青年开始就遵守科学道德,遵守科学诚信,要实事求是的来进行科学研究。

  尚勇:

  现在很多的文件、法规已经建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存在着问题,执行不力这是一个。

  主持人:

  好的,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稍候我们将继续讨论,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解说:

  加强科学诚信,杜绝学术造假,从业者如何自律?制度如何保障?《今日关注》继续讨论。

  主持人: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些科技造假的行为,然后分析了科技造假出现的原因,那么如何有效地治理这些情况,我们还是有一个调查,来看一下大屏幕。这个调查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认为治理学术腐败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其中有77.2%的人回答说要建立严密完善的学术成果审核制度。9.96%接近10%的人认为主要是发动社会舆论的监督。还有9.7%的人认为主要通过个人的自律。可以从这个数字上分析出来,绝大多数人认为建立严密完善的学术成果审核制度是一个很关键的,或者说是一个决定性的解决办法。尚部长继续您刚才的话题,从制度上我们如何堵住这样一些造假的行为?

  尚勇:

  这个分析结果很有意思,我认为应该是把制度建设和个人的自律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加上社会舆论的监督。关于在制度建设这方面,特别是“汉芯”事件出现之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实质上这些年来,对于从制度建设上怎么样来杜绝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在三年之前,根据科技界的反映,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做出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同时颁发了《科学技术评价的办法》。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制度的决定,还有包括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这方面的意见。特别重要的是关于评价办法,在这个事上,科技界反应非常强烈,科技评价办法的改革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第一原来的问题存在着对很多不同的科技活动采取同样的评价办法,这有弊端,我们现在根据这种弊端,比如根据国家计划、项目、人才基地不同的对象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不同的科技活动特点,以及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地方层面这种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评价体系、不同的指标,这种情况下,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一刀切的弊端。第二,我们从原来的比较注重评价学术成果的数量到更加要强调评价科技成果的质量,特别是论文,不是看你在SCI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关键是看你的论文的应用率和论文的学术价值,这种情况下,就是对原来的一些引发,嗅出浮躁的这些因素进行了改革。譬如我们在国家层面上取消了科技成果的鉴定,禁止使用,就是一般地不再使用“国际领先、国际先进”这种不实之词,从评价上来杜绝根源。另外专家的制度非常重要,为了体现客观、公正、公平,我们对专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这就是借用了国际惯用的一些做法,实行同行评议。我们从专家里边,把在一线上工作的科技人员增加了在评选专家库中的比例,同时实行了专家回避制度和专家轮换制度,也就是随机抽取,这样就避免了一些讲人情、走后门这种办法。还有一个是建立了科技的信用制度,如果科技人员在申报材料上有不实之处,甚至造假,那么你就有了诚信的纪录,下次在一定时间内就限制你申报国家的科技计划资助,再一个是通过科技项目的申报,我们再通过网上申报,然后通过科技立项在网上攻势,避免了跑步前进这些腐败性质。

  主持人:

  刚才尚未部长在讲话当中提到了学术浮躁,李校长请问一下,您接触了很大量的年轻的学生,而且您本身又是院士,接触很多的科技人员,您觉得刚才提到的这种学术浮躁,它的土壤在哪儿?如果您要来解决,您会从哪儿入手?

  李未:

  我觉得它的土壤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直接有一些社会利益,所以这个是驱动社会浮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刚才尚部长讲到的各个方面的制度,我也参加过咨询,我认为都是重要的。重要在哪里?今后我们要走向的是自主创新,创新的部分胡主席已经讲了,就是要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引进、吸收、消化之后的再创新。自主在哪里?如果只做了创新还不能叫做自主,只有有了论文、专利、产权、知识产权之后,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我们中国人自主的创新。而尚部长所谈到的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合作和国家基金委制定的各种政策,就是为了这种基金、专利制度、论文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康,有益地发展,我认为这些文件都是很正确的。

  主持人:

  我们刚才听到了政府官员和大学校长就学术诚实、学术诚信这方面的谈话,那么普通的老百姓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我们也在校园内做了采访,来看一下。

  高校学生:

  也是这个社会压力太大了,老师、学生都想着急一点出成就、出成果,有了成果他才能有进一步的科研经费支持,然后才能良性循环,所以他可能最近也逐渐体会到什么是浮躁,其实这可能就是浮躁。像“汉芯”这个,它的芯片可能是直接用于高科技发展的,然后它是一个造假东西,这种东西不都是成了笑话吗?

  高校教师:

  这种抄袭的事情是非常不光荣,而且也没有必要的事情,你是做科研的,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你能做的事情,超过你的范围的就是你应该追求的,而不是你说你抄一个别人的东西来。

  高校学生:

  因为理科东西它是要靠实验来进行反复重复的,你的论文也要被别人所引用,如果别人引用的时候发现问题,他会重复你的实验,所以你就是一时得逞,到最后还会被别人发现的,最终的结果,到时候你不光会丧失你目前所拥有的学位别或者别的荣誉,甚至你就宣判你在学术道路是一名死刑。

  高校学生:

  学术造假在研究方面是一个比较恶劣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在我周围还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我想我在做我的研究的时候,应该也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高校学生:

  我觉得科研活动是一项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项非常重要活动,它是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潜在的力量,如果我们在科研活动当中都要进行造假的话,我觉得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在性的推动力就会受到很大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种学术性的造假活动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主持人:

  刚才看到这些接受采访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学的学生,而且恰恰我们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今年有950万的考生参加了高考的考试,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就即将进入大学,而每一个新的大学生对未来的梦想,特别是对未来自己在科学上的这种成就会怀着一个梦想来进入大学。那么李校长您会迎来新的学生,我特想知道如何保证他们的梦想能够一步一步地得以实现?您作为校长,您怎么样对新生?给他们发表一个新生寄语。

  李未:

  我希望每一个这次考上大学的新生,能够按照胡主席的要求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作一个创新型的,学科技的人,要做一个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学专业的人要做一个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那应该怎么做?因为我是一个科学院的院士,我对科学比较了解,首先要把基础打扎实,特别是把工业革命以来的数学、物理、化学的最核心的成果和思想真正学到手,这是将来发展的基础。第二,毫无疑问的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大学的过程中,要参加一些科学创造、发明,我们有很多的学生的竞赛和试验实践活动。第三,最重要的是要有学术道德,让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像胡主席所要求的,作一个道德高尚、品质高尚、爱国、爱人民、爱世界的人。

  尚勇:

  所以对这些青年的科技人才、创业人才的成长,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我们的这些政策都有了,都很全面了,关键是在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落实。

  主持人:

  好,感谢二位。其实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都说这个地方自然生态很好,但是其实也有一个学术生态的问题,只要做到学术生态也非常的富有营养,环境非常的优美,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创新,这不但是两院院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感谢各位收看今天的《今日关注》,再见。

  制片人:倪钢

  策划:马敬

  记者:刘维红 刘超

  编辑:杨修雯

  主持人:孙宝印

  监制:王跃华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责编:辛梓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