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这里的第一位村医,24年坚持做村民健康“守门人”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20-08-05 第1219期 A-A+

央视网消息:清晨六点,八月的杨柳村在浓雾的笼罩下苏醒,潺潺溪流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唐燕敏已经走在了去另外一座山的同村人家上门问诊的路上。

上门给慢性病患者测量血压、血糖,跟进结核病患者服药情况……这些工作唐燕敏要尽量赶早,因为八点半她还要回到卫生室上班。“到卫生室的路是下坡路,会快很多。”上坡到村民家里,下坡到卫生室,唐燕敏每天都用脚步丈量着一座座山间的距离。

24年来,山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但是扎根大山的她与村民越来越近了。

唐燕敏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杨柳村的一名村医。1992年,她嫁到杨柳村。对于20岁的她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她发现,杨柳村全村14个小组,共1200 余位村民,却没有一位村医。村民们看病只能去县城,家人需要背着患者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几个小时才能看上病。

在一次遇到同村人背着发烧的孩子去县城看病时,唐燕敏看到了他们的焦急与无奈。她决心改变这种境况——去学医,当医生。

当时,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下定决心后,她报考了贵州黔东南州卫校,学习了一年的农村一般常见病的治疗。毕业后,唐燕敏认为自己的医学知识仍然不够,又继续接受了三年的函授教育。

学成后,唐燕敏腾出家里的一间房,一半作诊疗室,一半作药房,还请木匠做了药柜,买来常用药和一些基本的医疗器械,开始为村民看病。

杨柳村从此结束了没有医生的历史。而她扛起的这个担子,再也没有放下过。

行医二十余年,她经常自掏腰包为村民看病,并且从不记录欠账的村民,也从不催村民补上。“不仅仅是我,大部分的村医都是这样的情况,当时没有农合报销,老百姓也很辛苦。”

唐燕敏说,其实当时每个月村医补助也很少,收入比当地一些村民还要低。从1996年到现在,她作为村医的工资从25元到1000多元,“或许不做村医,收入会比现在高一些”。

看着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唐燕敏想过另外一种活法。“但是当你看他们生病那么痛苦,经过你的治疗恢复了,这就是心里面最高兴的事情,即使没有钱,也没什么。”

2015年,一场大雨袭来,唐燕敏的卫生室被冲毁了,她自费购置的数万元药品和医疗设备也全部被大水淹没。

她的丈夫劝她:“现在什么东西都没了,还是别干了。”

看着一片狼藉的卫生室,唐燕敏的心情也跌落到了谷底。而想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可能连背去城里看病的人都没有”,她选择了重新再来。

家里窘困到了极点,她不得已在邻村的卫生室借了个房间,重新看起了病。两年的时间,她每天步行一个小时去村子里给村民看病,一天都没有落下。村里很多老人都把她当成了自己闺女,信任她、依赖她。

村里老人的一声声“闺女”让她感到,成为一名村医是她最正确的选择。

村民文锡羊偶尔去卫生室看病,也看看唐燕敏医生。“太苦!”文锡羊感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职业。

这些年,卫生室只有唐燕敏一个人,杨柳村也只有唐燕敏一位村医。

2018年,传化集团在杨柳村捐资建设“传化· 安心卫生室”,唐燕敏搬进了新的卫生室。比起以前自己家简单的医疗器械,现在的卫生室还添置了紫外线消毒灯、电子体温计、中医设备等,让唐燕敏开心的是,可以治更多的病了,有些病,村民不用到县城,在卫生室也能检查了。

“自己医学知识不够,还需要继续学习。”卫生室条件改善的同时,唐燕敏也在传化集团组织的互联网培训课上积极学习,她说,“我想更好地守护村民。”(文/朱春燕 通讯员/施佳秀 校对/宋春燕)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