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改革,迟福林

 

  央视网消息:时间接近中午,迟福林坐到采访镜头前:“允许我休息十分钟再开始。” 忙碌的工作让他显得有些疲惫,但谈到让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改革“他又恢复了神采。

 

  1984年,在军队工作、生活了16年的迟福林进入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这里,成为他做改革研究的起航之处。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工作能力,1986年10月,迟福林被调入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研讨的具体工作。

 

  工作上顺风顺水,迟福林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因“海南”而变得不同。

 

  “1987年底,当时海南建设筹备组组长,后来海南省委第一任书记许士杰找到我,希望我能到海南来,跟他一起参与海南建设办特区的实践,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

 

  一切未知,但迟福林兴奋地踏上了这片热土。

 

  印象中的南国风光、风和日丽,被满街跑的小蹦蹦车,和又乱又窄的街道代替。“几乎每个小商场,每个小店的门口都摆了一个小发电机”,迟福林被分配到一个靠路边的房子里,中午和晚上要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才能睡着,一会儿停电,一会儿停水。

 

  “那个年代,我们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激情,改革如果没有激情,我们很多事情做不成的。”

 

1

 

  作为具体的设计者,迟福林参与了几乎所有海南区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建省之初,海南的很多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小政府大社会”“放开价格”“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

 

  1988年9月1日,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由迟福林主笔,这篇1.4万多字的报告明确提出把发展市场经济作为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首要任务,这在全国比较领先 。

 

  迟福林也将“大胆改,大胆闯”用在了自己身上。

 

  上世纪80年代末,迟福林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1990年,原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到海南视察后,提出能否把该研究所变成以国家体改委为业务指导的改革研究院的考虑。一番筹备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成。

 

  本着 “用改革的办法办院”“打破‘大锅饭’体制”的初衷,迟福林主动放弃财政事业编制。“我们当时定下的方向就是网络型、国际化、独立性。”

 

  “只有相对独立,你才能比较客观地来提出问题、提出建议反映你的一些诉求,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就没有客观性,没有客观性,智库就难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内,一块石头上“早行人”三个字格外醒目。这里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虽是沧海一粟,却无时无刻不在为改革开放描画着最美注脚。

 

  进入与海南携手的第32个年头,迟福林对海南,对改革更具信心,但同时他也深知改革之路将比以往更加艰巨,更加复杂。

 

  “容易改的改革,大体完成了,可是我们服务业领域还相当一部分行政垄断。能不能在政府保证基本需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外来投资者参与进来,以满足人们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信息多元的需求?” 

 

  “能不能突破既得利益,把握趋势、把握全局,能够以人民为中心来做改革?”

 

  “如何将改革朝着中央部署的方向推进?”

 

  ……

 

  迟福林在问题中前行,也在问题中坚守。

 

  经历过生活困难、吃不饱饭时期,68岁的迟福林看到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说他着有一个海南梦——希望海南成为一个全国人民向往的、发展质量比较高的、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的、美丽的现代化宝岛。而他,会为实现这个梦想继续“鼓与呼”。

 

  对话迟福林:改革对于我来说就两个字,责任。


  央视网:初到海南,令您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迟福林:海南建省之初的几年,条件相当落后,那时候我们很多来海南求职的人找不到睡的地方,露宿街头啊,但是大家读着报、朗诵诗、唱着歌,然后弄两个砖头,弄个饭盒,煮个方便面。我觉得那个年代,我们什么都缺,唯独的不缺激情,这份激情,是我们改革开放最值得珍惜的。

 

  央视网:有报道说您来海南第一年就走遍了海南的十九个市县,调研中您收获了什么?


  迟福林:调研不仅补了我原来缺少的,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更重要的,它增强了我对海南的基本省情的了解,看到改革开放的迫切性、现实需求性。

 

  央视网:您亲历的印象最深的改革是哪一项,遇到过哪些阻力? 


  迟福林:海南一建省,搞小政府大社会,这个当时省委,省工委讨论的这个方案,大家上下特别一致。“小政府”比原来的政府机构,少了二十多个,十九个专业局全部转为公司企业化。

 

  有一个机构的一个领导,带着六七个人,先到省委副书记那儿,然后又到省委书记那儿去“告状”,说迟福林来搞这套方案,他先革我们命,我们要把他赶出去!

 

  这在当时真的是一场革命,小政府是以大市场为前提的,市场越大越好,政府越小越好,所以真的这比建省前少十几二十来个机构,少了几百号人谈何容易?

 

  央视网:改革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迟福林:改革对于我来说就两个字,责任。我们在这一代人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时期,也经历过国家饱受磨难的时期,所以对改革开放有一种切身的感受,直到今天,这份情感越来越深。

 

  我们这一代人和改革开放是融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生命应该为这个时代最值得,最有价值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历史责任感,一直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也鞭策着我。

 

  央视网:您之前在中国改革论坛上说,当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改革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四十年前,复杂性体现在哪里?


  迟福林:我参与了三十五六年的改革研究,目前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真的比以往要大得多,深刻得多。为什么?首先容易改的改革,大体都完成了,比如价格改革、我们的整体市场化等等,可是,我们的服务领域还相当一部分垄断。

 

  这些改革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是人们的传统看法,教育能开放吗?文化能开放吗?医疗健康能开放吗?大家的看法不同。第二,更重要的,现在的改革更多地涉及到利益关系,比如电讯的改革,行业的利益冲突是很强烈的。第三,现在的改革不可以讲,是对过去改革者的一些改革,这些改革者,能否突破既得利益,把握趋势、把握全局,能够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来做改革。

 

  央视网: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您的“海南梦”?


  迟福林:我始终认为海南是一片热土,可以写上最好的、最美丽的一篇文章。我想海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当中,它一定要成为一个全国人民向往的,发展质量比较高的,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的,美丽的现代化宝岛。

 

  (文/孟利铮;视频制作/杨小淼;采访/祝新宇)

编辑:弟辰晨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版权所有
860010-1102010100